響應世界地球日 新北推生態工法累積減碳逾2100公噸
(台灣TB新聞網/記者孫曜樟)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新北市農業局響應地球日主題「投資我們的星球」,長期致力推行生態整治,改善溪流護岸及災害復建工程,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也兼顧維護生態環境,自108年起工程因採生態工法,減少使用混凝土,已累積減碳量逾2,100公噸,相當於5.4座大安森林公園年吸碳量。
新北市農業局指出,該局在改善溪流護岸及災害復建工程上,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9項「 建設具防災能力的基礎設施,促進具包容性的永續工業化及推動創新」,同時也響應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題「投資我們的星球」採取永續政策落實低碳轉型,提倡整治工程與環境共存,並致力於工程友善環境,長期推動生態整治,優先採用生態工法,導入減輕、縮小、迴避、補償設計原則進行規畫,考量周圍環境,保護原有生態,例如用多孔隙砌石護岸提供水棲生物的棲息空間,同時因為減少使用混凝土,也能減碳,自108年起已累積減碳量逾2100公噸。
「三峽熊空橋下游野溪護岸維護工程」,該處因河道束縮較為狹窄,豪大雨時溪水暴漲沖刷溪岸,導致熊空橋下游既有護岸掏空損壞,農業局以「生態減碳」及「友善環境」為設計原則,利用現地天然石材砌出緩坡式砌石護岸及拱型砌石固床工,減少水泥用量,建設具防災能力的基礎設施,同時促進永續減碳目標。
經生態調查發現有台灣藍鵲、鉛色水鶇、白尾鴝等保育類動物,及斯文豪氏赤蛙、梭德氏赤蛙、褐樹蛙等台灣特有種,故工程特別保留溪中大石與溪岸大樹,以減輕擾動的原則,縮小施工範圍,針對左岸崩塌進行補強、整治,維持右岸天然岩盤、減少棲地擾動,降低固床工、護岸高度及坡度,使生物通行不受阻隔,友善生態環境,完工後迅速恢復自然環境。
工程以現地取材方式減少材料運輸及混凝土用量同時節能減碳,共減少碳排放量約38公噸,施作防災與永續並重之生態工法,於2022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環境文化類榮獲最高榮譽「卓越獎」。另外今年度持續辦理溪流生態工法改善,預計可再減碳400公噸。
新北市農業局長李玟表示,整治工程的初衷是為了保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為了減少工程對環境的影響,讓工程與環境共存,兼顧人文發展與自然生態,長期推動砌石生態工法,以安全為前提下減少水泥使用,並考量動物棲息特性,以達成安全與生態兼顧之目的,更可以達到減碳目標,同時以天然砌石材料融入自然溪流環境,並考量景觀美感設計,未來也會持續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好的環境。
- 課程活動-07-10- 夏日驚艷《野孩子生活節》7月19日起熱力登場 金
- 地方新聞-07-10- 基隆捷運「細設先行」縮時程 八堵直達大稻埕
- 地方新聞-07-10- 新北街頭學校暑假強勢回歸 三大展區、週末課
- 地方新聞-07-10- 新北警辦CSI體驗營 青少年化身小偵探探索犯罪科
- 綜合新聞-07-10- 「114年全國青年事務單位首長會議」新竹登場 聚
- 綜合新聞-07-10- 台北市私立靜心高中樂團勇奪維也納SCL國際青年
- 綜合新聞-07-10- 放暑假囉!北市假期自主學習2.0 開啟暑期探索旅
- 綜合新聞-07-10- 拓展國際教育版圖 金甌女中深耕關島厚植友誼
- 綜合新聞-07-10- 新北五位教師獲杏壇芬芳獎 用愛與專業照亮學子
- 綜合新聞-07-10- 接軌國際趨勢 擘劃中小學數位學習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