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兩岸藝文新聞 > 建成國中X台北當代藝術館《漂流地圖》特展登場!建成學子「走讀創行」展現城區角落觀察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資深記者劉志成 時間:2025-10-01 人氣:

建成國中X台北當代藝術館《漂流地圖》特展登場!建成學子「走讀創行」展現城區角落觀察

(台灣TB新聞網/資深記者劉志成)建成國中與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館校合作計畫自2007年起迄今,已邁入第18年,09月27日下午2時當代館將舉行2025年街區藝術計畫「當街典藏展—記憶的容身之地」記者會,介紹當代館與建成國中館校合作成果。

建成國中與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今年再度攜手,誠摯邀請您一同參與九年級全體學生帶來的《漂流地圖 Exploration Map》特展!本次展覽日期為2025/09/27至11/23,完美體現建成學子從在地出發、關懷社會的豐碩成果!

在課程中以「走讀創行」教學模組作為開展,由專注於手繪動畫特質延伸的藝術家莊禾,協同建成國中陳仰德、張巧明與藍凱琳老師,帶領九年級學生創作《漂流地圖》。學生透過觀察街區細節以及發展角色設定與動畫,最終共同完成一幅熱鬧有趣的虛構街區地圖,同時也呈現學生多樣性的觀察力與性格,此教學模組更獲得114教學卓越獎入圍金銀質團隊的肯定,展現課程的卓越品質。以下是「走讀創行」教學模組實施在館校合作課程的簡介:

走(Go)觀察:課程引導學生「走」入周遭街區,如北車公車站、日式雜貨店等,觀察與自身相關的角落故事。

讀(Read)探究:學生將觀察到的現象轉化為動畫設計的元素,例如從水溝蓋上的樹葉發想出角色「水溝怪」。他們同時學習構圖、色彩配置、身體結構等美學知識,藉此思考自身與周遭的關係。

創(Originality)挑戰與突破:學生們將探究後的元素轉化為獨特的動畫角色,例如害羞的「棉花糖」、熱愛相機的「饅頭」、帶有潔癖的「小垃圾」等。透過手繪動畫的創作過程,他們挑戰描圖、對位等需要耐心的步驟,最終成功創作出具有高度原創性的作品。

行(Wisdom & Way)共繪多元地圖:最終,超過150位學生的原創角色將被放置在「虛構地圖」上,每個人物都代表一個學生的觀察與性格,展現同學們差異化的、多樣性的觀察與性格。學生們普遍回饋,雖然創作過程艱辛,但看到最終成品時,充滿了成就感,成功印證知行合一的學習成果。

誠摯邀請您親臨當代館,感受建成學子在「走讀創行」的旅程中,如何將生活感知與藝術創作結合,展現獨特的「建成美學素養」。我們相信「教育不是生活的準備,教育本身就是生活」,建成師生將持續在這條路上溫柔堅定地走下去!作品介紹影片連結:2025台北當代藝術館X建成國中館校合作成果展《漂流地圖》http://www.youtube.com/watch?v=Rwyq4kEPL6E

全體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