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拉美角力競逐
(台灣TB新聞網/曾采瑄)從1949年中共建政之後,我國與中共在全世界各地展開不同形式的外交競逐,一直到後冷戰時代,兩岸外交競逐的場域較明顯的,仍然是非洲及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兩大區塊,其中,我國在非洲陸續失去塞內加爾、查德,並在2007年再度失去了馬拉威,2018年布吉那法索……目前僅剩下史瓦濟蘭、以及離島的聖多美普林西比3個國家,近年來亦沒有建立新的邦交關係;而在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方面方面,我國在後冷戰時代失去了格瑞那達及多米尼克,在2007年失去了我國在中美洲的重要邦交國-哥斯大黎加,在2007年我國失去了哥斯大黎加以後,以往百分之百由我國所掌握的中美洲區塊,似乎也出現了外交警訊。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於8月10日邀請致理科技大學應用英文系張光球教授主講「拉美競逐‧開創未來」,張光球教授表示,從門羅主義到巨棒外交,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外交政策轉變,讓拉美人民相信,美國出於自身利益的現實主義做法絕非維持雙邊國家關係的長久之計。尤其是美國經過2008年金融風暴之後,國力大不如前,拉丁美洲國家與亞洲、非洲國家的結盟,更讓拉美國家得以擺脫美國的控制,放膽走自己的路。
中共對拉丁美洲外交戰略,最實際的目的為,透過與拉美各國交流,取得其豐富能源礦產以利國內經濟持續發展。此外,也有削弱美國獨霸及經貿優勢的目的存在。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目的,即是為了孤立台灣的國際外交空間。
中共在多元化能源、跨國石油經營的策略下,自2004年開始與拉美國家在能源合作上有重大發展。中國不但成為全球第二的石油進口國,也是首要的銅、鋁、鋼、水泥等原物料消費國,因此穩定的能源取得與中國政局的穩定息息相關。所以寄望拉美豐富能源及原物料出口,能幫助經濟發展穩定。
大陸近年來在拉丁美洲投資鐵路、港口、道路等基礎建設項目日益增加,皆令美國感到芒刺在背。據悉,拉美已成為大陸投資的第二大目的地,貸款和投資總額逾10億美元,僅次於亞洲。而拉美最大的3個經濟體巴西、智利和祕魯,最大的貿易夥伴就是大陸。
美中貿易戰最可怕的後果是全球經濟放緩,非洲、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將是受經濟影響風險最高的國家,巴西也難逃波擊。如果貿易戰使全球經濟無法升溫,食品、金屬和原油等初級產品價格可能下跌。這些產品在2018年占巴西出口的49%,一旦價格下跌,將為國家經濟帶來嚴重後果。
▲張光球教授
- 全民專欄-10-29- 〔安齋五談09〕與談金門防衛副司令高舉「八二三
- 課程活動-10-29-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50》系列第十一場公益講座資
- 企業報導-10-29- 「黑白大廚」掀熱潮 大江購物中心加碼美食週年
- 美食天地-10-28- 「黑白大廚」掀熱潮 大江購物中心加碼美食週年
- 綜合新聞-10-28- 藝術啟蒙從色彩開始! 2024 ART TAIPEI藝術教育日激
- 地方新聞-10-28- 高師大策辦「跨世代代間教育」培訓 促進跨世代
- 綜合新聞-10-28- 培育全球公民 113年度選送中小學教師出國入班觀
- 綜合新聞-10-28- 114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簡章即
- 綜合新聞-10-28- 台北市教育局與國立政治大學連續三年合作推出
- 綜合新聞-10-28- 台北市中等學校學生科學研究獎助計畫競賽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