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街瑣記08〉曹永和的台灣歷史研究與基金會貢獻
(全民專欄/陳天授)我住的溫州街96巷後來改稱羅斯福路三段283巷19弄,在2000年前後就在我們同一個巷弄裡,有一天我突然遇到我久仰的台灣史專家曹永和院士,我心想他怎麼會到我們的這巷弄裡來,我不明所以然。
可是過了幾天我又遇見曹院士和幾位年輕學生從6號1樓的大門一起走了出來。當時曹院士看起來身體還硬朗,他本來就是瘦瘦小小的身材,但是以他的年紀來說,走起路來還是非常的穩健。
回溯1978年我剛住進這裡的時候,6號的這棟淡黃色7層電梯大樓還未興建,施工的初期我們夫婦想了解房價,還特別問了正進行工程的人員,得到的答案是1樓住家是老闆的自家保留戶,其他樓層也大部分是老闆的至親好友預訂了。後來2樓的一戶人家,先生在財政部,太太在台電公司,他們的兒子與我家女兒正巧是古亭國小的同班同學。
這棟樓層與當時溫州街巷弄的附近住家做比較,已經屬於比較高級的住宅了。興建完成之後,各樓層住戶也都紛紛住進來了,可是我注意到1樓一直空著,並沒有住戶搬進來。後來聽說有陣子是老闆自己住,但時間並沒有很長。
2004年在我未搬離此處之前,我就經常會遇見曹院士由一群學生陪著從自家走出來,我想應是學生到此接受曹院士的講課,和做相關專題研究的討論,以及資料的整理出版。
我因為早期即對台灣政治經濟發展的歷史很有興趣,我在住進溫州街之後的不久,我就經常到新生南路的「聯經書店」看書買書,曹院士的二本大作《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和《台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其「台灣島史」觀點對我的諸多啟發,早已是我撰寫相關論文的重要參考著作。
曹院士學歷只有中學畢業,他自開始在台灣大學圖書館擔任助理員,一路到圖書館主任,圖書館成為他的研究室。曹院士精通日、西、荷等多種語言,以海洋史角度看台灣歷史發展,擺脫漢人開發史的框架。65歲才開始在台大任教,一直到90歲退休,其自學與教學精神,一直是我學習和敬佩的學人。
曹院士自1999年7月成立基金會以來,其會址設在羅斯福路三段283巷19弄6號1樓。我注意到該財團法人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出版了多種學術性著作。我後來買了該基金會2005年11月出版陳國棟《台灣的山海經驗》,和2007年2月鄭惟中翻譯歐陽泰(Tonio Andrade)《福爾摩沙如何變成台灣府?》等書。
特別是我在審修我的【元華版】《台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一套六卷)的期間,我又參考了2011年曹院士的《近世台灣鹿皮貿易考》。上列著作對於我在台灣政經史和台灣治安史等領域的研究獲益甚大。
2014年曹院士過世,其家屬即在其羅斯福路自宅1樓設置靈堂,供人瞻仰。曹院士的自學典範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
- 產業新聞-10-03- 航港局籲請船東儘速完成P&I投保, 10月15日起未投
- 地方新聞-10-03- 企業家為母圓夢捐贈救護車 提升新北八里區救
- 地方新聞-10-03- 批新北失智照護制度缺口 議員顏蔚慈籲整合長
- 地方新聞-10-03- 新北疏散撤離缺橫向聯繫引質疑 議員陳乃瑜要
- 綜合新聞-10-03- 國教署每年逾3億預算 協助22縣市國中小學提升教
- 綜合新聞-10-03- 特教教師新血報到 國教署辦資源班初任教師研習
- 綜合新聞-10-03- 協作平台7年成果再升級 新北市攜手慧治協會啟動
- 綜合新聞-10-03- 北大高中二期啟動 7.2億打造校園與社區共榮新地
- 綜合新聞-10-03- 北市智慧電動車技術中心揭牌 全國唯一汽機車
- 綜合新聞-10-03- 建成國中神人學長回來啦!國際紙雕藝術家鍾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