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街瑣記19〉地方誌自述性的書寫
(全民專欄/陳天授)〈我家祖厝史小考〉是六年前的3月29日,我發表在FB上的一篇文字,內容記述:當時我在空大上課,講授的是「創意與創新管理」的課程,滿腦子所想的是經濟學家熊彼得的「創造性毀滅」理論。他認為資本主義經濟是在一波又一波「創新」與「毀滅」之中的出現繁榮與蕭條。
下課之後的回家途中,熊彼得的觀點再度觸發我對家祖厝起造歷史的關注,讓我也不禁興起要學學胡適之先生的考證癖。
當年我是在3月27日趁著返鄉掃墓之便,回到許久未見的我老家祖厝,或許是因為祖厝飽受議論的影響,也或許因為這祖厝屋子是我生長的地方,不但到處充滿有我生活點滴的回憶,而且也有我們家族所有人情感的共同記憶。所以,我特別有興緻聽我唯一的叔叔聊起家務事。
這祖厝是在我曾祖母和祖父為了父親迎娶母親的喜事所建,推算起來屋齡應該已經超過一甲子了。我祖父過世後就將祖厝過戶給我父親和叔叔二人,各據客廳的兩方,各有兩間房間。到了1970年代由於房間不夠使用,經雙方協議,叔叔讓出祖厝,另在祖厝正後方蓋新房。叔叔後來也將其名下的祖厝部分,過戶給我的堂弟。
有關我家祖厝部分,當 1990年父親還在他臥病期間,他是先將其所持有的祖厝地均分給我們兄弟四人。1992年父親過世,當時我們並都不知道祖厝是登記在父親和叔叔的名下,祖厝也就一直未辦理過戶手續。
祖厝沒有所有權狀,拆除的話,當然一切歸零;但如果祖厝繼續要保留的話,就會出現家屬繼承和拋棄繼承的困境。因此處理祖厝和祖厝地的相關事宜,還需要家屬的進一步協商。祖厝歷史的是否會被終結,還有待陳家人的智慧抉擇。
因此,6年前的今天,我寫了這篇〈我家祖厝史小考〉。如今祖厝已被拆除,讀起這篇文字來自己感覺顯得格外諷刺,不止徒增的是我心中的痛,特別無法令人理解的,為何有人會強勢拆除祖厝而後快,更痛心的是過程中為何有人要去附和拆除祖厝的違逆祖先蠢事,而不去思考我所提出來可以凝聚家族人共同記憶的方案。
今(2021)年清明我藉由返鄉的祭祖,已將事件的原委與發展情形,也據實向列祖列宗作了稟告。回溯這過去的6年,我採取了地方誌自述性書寫的方式,完成了《我的百歲母親手記:拙耕園故事》、《台南府城文化記述》、《稻浪嘉南平原》、《紀事下茄苳堡》等作品,就是希望喚起家族人對於自己成長地方的記憶,和共同來維護大家對家鄉的情感。
巧的正是同3月29日傳來好消息,有家出版社來函徵求我同意《台南府城文化記述》中的有篇文字,提供該局技術型高中《國文題庫》和《學習平台》中的閱讀素材。
祖厝被拆除已造成是我人生中的一件憾事,唯冀望有朝一日,因緣俱足,上天安排,讓我可以重整我的[拙耕園]與[安溪書齋],讓我的書寫人生活得更精彩,尤其正在報上連載地方誌自述性的【溫州街瑣記】。
以下附的這張照片,其拍攝的時間正是我和內人住居溫州街時期,照片中依靠在爺爺奶奶身前的正是我們家的這對小姊弟,在特別慶祝爺爺是「模範父親」的日子,合照於台南老家祖厝前。
如今雙親已乘黃鶴去,祖厝也隨著被拆除的不勝唏噓,留下的只有在地方誌的【拙耕園瑣記】,和後續【溫州街瑣記】的書寫了。
- 產業新聞-10-03- 航港局籲請船東儘速完成P&I投保, 10月15日起未投
- 地方新聞-10-03- 企業家為母圓夢捐贈救護車 提升新北八里區救
- 地方新聞-10-03- 批新北失智照護制度缺口 議員顏蔚慈籲整合長
- 地方新聞-10-03- 新北疏散撤離缺橫向聯繫引質疑 議員陳乃瑜要
- 綜合新聞-10-03- 國教署每年逾3億預算 協助22縣市國中小學提升教
- 綜合新聞-10-03- 特教教師新血報到 國教署辦資源班初任教師研習
- 綜合新聞-10-03- 協作平台7年成果再升級 新北市攜手慧治協會啟動
- 綜合新聞-10-03- 北大高中二期啟動 7.2億打造校園與社區共榮新地
- 綜合新聞-10-03- 北市智慧電動車技術中心揭牌 全國唯一汽機車
- 綜合新聞-10-03- 建成國中神人學長回來啦!國際紙雕藝術家鍾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