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安齋筆談2〕「和比戰難」與「容忍比自由更可貴」的思維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3-03-21 人氣:

〔安齋筆談2〕「和比戰難」與「容忍比自由更可貴」的思維

(全民專欄/陳天授)根據各大新聞報導的三則消息:第一則消息是,前總統馬英九將於今(2023)年3月27日至4月7日赴中國大陸祭祖,預計訪問南京、武漢、長沙、重慶、上海等城市,出訪團員名單,包括:馬英九、曾永權、蕭旭岑、王光慈、邱坤玄、廖元豪等人。另將率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青年學子,參訪辛亥革命、抗日戰爭等重要歷史遺跡,並訪問湖北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及上海復旦大學,與大陸學生進行交流。

馬英九此次赴陸行,將是兩岸分治74年以來,首位赴中國大陸的台灣前元首。也是中華民國目前為止,高層政治人物中,唯一沒有去過中國的。基於人道主義,考量馬英九的年紀與為人子孫祭祖的慎終追遠。國民黨中央也表示,尊重馬前總統的訪陸之行,而且國民黨的對外主張是「親美,友日,和陸」政策,以「交流取代交惡,對話代替對抗」的方式,可以有助於兩岸關係之間彼此的交流及促進了解。(參閱:拙作《台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四):民族主義與兩岸篇,照片如附)

第二則消息是,台南市政府已將湯德章紀念公園圓環前的中正路更名為「湯德章大道」,並在下方註記「原中正路」。湯德章於1907年1月6日出生在台南,日治時期曾任職警官、執業律師。並於1946年10月加入中國國民黨,不幸於1947年發生的「228事件」中,卻在民生綠園(今湯德章紀念公園)遭到槍決。2014年,台南市政府為紀念湯德章為台灣的犧牲奉獻精神,將他的忌日3月13日訂為「台南市正義與勇氣紀念日」。

今年是湯德章逝世76週年,有人認為將湯德章紀念公園圓環前的中正路更名為「湯德章大道」,這才是真正應該紀念的人物,是有意義的改變;有人希望嘉義應該也要有「澄波路」,來紀念藝術家陳澄波;有人甚至於主張台北的中正紀念堂要改名、去銅像。但也有不少人持相反的看法,認為這是浪費公帑,為什麼要把錢花在這上面,是不能把每條道路弄平一點嗎?能不能把這項經費拿去幫助弱勢比較實際些。無聊,只會搞意識形態,真是沒意義。

第三則消息是,文化部長史哲受訪表示,過去很多人可能會認為中正紀念堂應該要拆除,但現在大家已經知道轉型正義不是剷除性的。他透露,中正紀念堂「有形的轉型」不如人意,但大家已有了無形的共識,也就是「去個人化」和「改名」。

然而,要「去個人化」和「改名」其實也不是容易的事。史哲提到,中正紀念堂的設置是根據「中正紀念堂設置條例」,條例內容本身就明訂了這個建築的目的是為了紀念蔣中正,是一個「個人化」的建築,而現在要「去個人化」,那麼就必須要進行修法,關於中正紀念堂不管是拆除、拆銅像、改名等,都不是一紙公文一聲令下就可以做,是要修法的。

從「和比戰難」的思維,我認為應該支持前總統馬英九率團赴大陸的交流訪問,透過台海兩岸的多交流、溝通,來達成「促和避戰」的目標。從「容忍比自由更可貴」的思維,我認為支持台南市中正路段「個人化」的改名「湯德章大道」;同理,既然可以容忍「個人化」的改名「湯德章大道」,是不是也可以容忍持有不同立場者,支持其主張中正紀念堂根本就不存在所謂要「去個人化」、「改名」的問題。

胡適之先生多年前曾講過「和比戰難」與「容忍比自由更可貴」,我覺得這兩句話對當前台灣政治環境與兩岸關係發展,還是很有用的。所以,我特別在這裡提出來供大家參考。(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