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安齋續談13〕解嚴後臺灣政黨與派系政治的流變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3-08-17 人氣:

〔安齋續談13〕解嚴後臺灣政黨與派系政治的流變

(全民專欄/陳天授)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選辦公室,於昨(16)日公布競選Logo「2024」,概念為2024是關鍵的一年,將決定國家的命運,決定戰爭或和平,強調2024是台灣再出發的一年,也將是政黨輪替的一年,凸顯了這次競選的主軸與概念。

同一天,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中常會指出,2024年也是總結民進黨8年執政的重要時刻,這些年民進黨在完全執政的優勢底下,用什麼態度對待人民,台灣現在被世界稱為最危險的地方,民進黨留下這樣的局面,大家必須要警惕。國民黨不管面對來訪貴賓,或侯友宜即將的訪美行程,都會清楚告訴國際朋友「國民黨才能真正捍衛中華民國」,強化國防、交流,穩定兩岸關係和平,並維持現狀。

從國民黨侯友宜競選辦公室公布競選Logo「2024」,和黨主席朱立倫的談話,都是在實施民主政治中的強調政黨政治的功能,執政的政黨,如果做得不好,人民擁有權力行使要不要讓政黨輪替的制衡機制,這也凸顯政黨在實施民主政治國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回溯1987年台灣解嚴之後的政黨政治發展,國內主要政黨除了國民黨之外,重要政黨包括民進黨、工黨、勞動黨、建國黨等。當時還在國民黨優勢執政下,開始出現地方派系出身立委在立法院組織次級團體,先後成立有:集思會、建設研究會、新國民黨連線、厚生會、協和會等。在省議會亦出現有:草根會、日新會、實踐會、政研會等跨縣市的派系聯盟。

1989年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結果失利的情形之下,暗潮洶湧的黨內權力之爭,到了1990年的爆發「三月政爭」,在黨中央正式分裂為「主流派」、「非主流派」;更因為當時負責黨組織與輔選工作的關中,在離開工作崗位之後的結合地方派系成立了「民主基金會」,並且與「非主流」陣營走得比較接近。但經過1994年省長和直轄市長選舉,以及1996年總統大選結果,由李登輝、宋楚瑜、許水德主導的「主流」在黨內已經取得整合各派系的主導優勢。

2000年總統大選結果,國民黨在連戰與宋楚瑜互不相讓的爭鬥下,由代表民進黨的陳水扁當選。政黨輪替的運作機制之下,民進黨逐漸壯大,國民黨在親民黨和台灣團結聯盟的先後分散國民黨力量,和地方派系山頭的出走,相對地崛起的民進黨也開始出現黨內各派系的權力爭奪。2000-2008年陳水扁執政時期,有扁系、新潮流系;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之後迄今(2023),外界則有稱之為英系、新潮流系、正國會系等民進黨內的派別。

從民主政治,就是政黨政治的角度,來探討派系政治的組織與運作,派系政治的存在無可避免,在權力分配或分享上它都展現了實際的功能,為了累積實力,為了選舉動員,派系運作也都為了贏得勝選而採取各種不同的策略。不論是在戒嚴時期國民黨優勢的時候,或是解嚴之後民進黨力量的擴展,對於處理派系的態度,幾乎都是採取一種「調和式」的運用,而不是採取一種「消滅式」的手段。

觀察我們國家已經實施的民主政治,政黨或派系都是一種組織與發展的型態,既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那也就只有是大政黨與小政黨,或大派系與小派系之分罷了。但是從我們國家現行的選舉制度或是選區的劃分,實際上是有利於兩大政黨的競爭,國內現存的兩大政黨只有國民黨與民進黨,許多小黨在歷經多次選舉之後,如果在立法院無法取得席次,也就很快的泡沫化了。

當前我們國家實施政黨政治,重要的是要認清民主政治的本質,人民有了自由與權利,就不能忽視法治社會的重要性。要組織政黨,就要遵守《人民團體組織法》;要派系運作,就要遵守《組織犯罪條例》;要參與選舉,就要遵守《選舉罷免法》;要動員抗爭,就要遵守《社會秩序維護法》。(參閱拙作《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五):臺灣治安史略》。

承上述,檢討我們國家在解嚴後政黨與派系政治的流變,為了當前鞏固民主政治,深化民主內涵,我們更要呼籲公正的司法制度,和發揮輿論第四權的監督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