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安齋續談64〕國史館典藏「兩蔣日記」的時代意義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3-11-08 人氣:

〔安齋續談64〕國史館典藏「兩蔣日記」的時代意義

(全民專欄/陳天授)今(2023)年10月31日,國史館舉辦首批《蔣中正日記》出版的新書發表暨座談會。《蔣中正日記》書寫的時間,是從1917年的迄至1972年7月為止,除了1924年份佚失之外,完整地保存蔣中正一生橫跨55年的日記。

《蔣中正日記》的內容不僅是記載了蔣介石私人的內心世界,更多涉及重要軍國大政的經緯。這批包括《蔣經國日記》的重要歷史文物,對於國內檔案與歷史資料保存的重要,具有開啟與審修中國與台灣近現代史研究的時代意義。

2006年,《蔣中正日記》在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胡佛研究所檔案館公開以後,國內許多研究近現代史的學者就必須飛到美國胡佛研究所檔案館借閱與抄錄,才能真正接觸到第一手資料的做研究。所幸,國史館在長期的爭取「兩蔣日記」返國典藏,歷經10年的纏訟,台灣及美國法院終將兩蔣父子的文物所有權判給國史館。這期間又歷經多位館長任內的溝通努力,終於得到蔣家後人陸續的捐贈,今日國史館才能夠擁有這批兩蔣文物的完整所有權。

這次第一批《蔣中正日記》(1948-1954)的能夠快速順利先出版,要感謝呂芳上前館長所主持的「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因為,學社內的編輯同仁早已著手校正日記內容的正確性,也為日記中提到的人物及事件作註解,使得日記的深度、廣度大為提升;況且有相當部分的民眾很希望早日看到紙本。所以,國史館才授權給「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

同時,國史館為了滿足研究不同年代之使用者的需求,日記原版的數位化將從最早(1917)年代開始,依序放入「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此外,國史館的修纂同仁目前也緊鑼密鼓地針對《蔣經國日記》進行校訂與註解,預計在今年年底就可以出版1970至1979年的《蔣經國日記》。

「兩蔣日記」59箱等文物原件的重新回到台灣,是台灣歷史上值得紀錄的一件大事。蔣中正從1926年就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起,就開啟了他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的篇章,至1975年過世為止,是統治台灣時間最久的一位領導人,不僅對台灣,也對近代東亞歷史的走向影響深遠。但直到今日,對於蔣中正的功過得失,還存在著相當對立與矛盾的詮釋,離所謂的「蓋棺論定」顯然還有一段距離。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認為,「兩蔣日記」的陸續出版,這或許可視為一種社會和解、進步的表徵,他透露閱讀完日記的心得,自己的態度是「有功說功、有過說過」,並且放在時代的背景脈絡來理解,建議社會不要停留在兩極化立場。針對中正紀念堂轉型爭議,呼籲藍、綠雙方的中道力量若能承擔責任、共同促成,相信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得到解決。盼望閱讀《蔣中正日記》的各方大家能理性、公正、客觀使用這些檔案。

現任「蔣經國學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錢復指出,《蔣中正日記》移到胡佛研究所時,他曾特別去看過1947年2、3月部分及1948年12月。其中,1947年為了是看228事件,瞭解蔣公的感受。他覺得「蔣公」那時候感受很深。因為,就在4個月前,1946年10月21日蔣介石與夫人第一次到台灣訪問,他到台灣很多地方,見了很多重要人士,也有很深刻的印象。還主持第一屆的台灣光復節。

近年來,我審修拙作《台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一至卷八),其中有關「兩蔣日記」與其在台灣政經發展的參考資料,基本上都是以採用現任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林孝庭出版的《台海‧冷戰‧蔣介石:解密檔案中消失的台灣史1949-1988》、《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等三書。

未來我的修訂《台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套書如附照片),當可直接引證「兩蔣日記」的原始檔案,對於我嘗試以「兩蔣日記」探索與「台灣本土化」關係的研究主題,將有更深廣的切入,這或許就是研究台灣近現代史對於當前國史館典藏「兩蔣日記」的時代意義。(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通識中心榮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