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安齋四談37〕摘錄注周凱〈封禁山考記臺灣張丙之亂〉(一)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4-06-13 人氣:

〔安齋四談37〕摘錄注周凱〈封禁山考記臺灣張丙之亂〉(一)

(全民專欄/陳天授)清治臺灣五大治安事件,除先前已導讀與摘錄注(清)林豪《東瀛紀事》的「戴潮春事件」之外,今談「張丙事件」。在地方誌中,2011年12月,台南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洪燕梅點校《嘉義管內採訪冊》,其〈打貓南堡〉「兵事」略提到。

現在我們要了解「張丙事件」的較原始文獻,只有藉助周凱《內自訟齋詩文集》的記述。《內自訟齋詩文集》分十卷,其中第九卷〈封禁山考記臺灣張丙之亂〉,可說是比較完整的記述了。

周凱(1779-1837),字芸皋,浙江富陽人,嘉慶16年(1811年)進士。道光13年(1833年),以興泉永道〔管轄泉州府、興化府〕調署臺灣兵備道。道光17年(1837年) 7月30日,因病卒於台灣道任內。

本文摘錄注〈封禁山考記臺灣張丙之亂〉如下:

臺灣一郡、四縣、五廳,其地在東海中,西向迆而長,南盡鳳山,北盡淡水。新闢噶嗎蘭,由北而東,處臺灣之背。澎湖一廳,又孤懸不相屬,處臺廈之中。控臺灣者,莫廈門若也。其民閩之泉、漳二郡,粵之近海者往焉。

閩人佔居瀕海平廣地,粵居近山,誘得番人地闢之。故粵富而狡,閩強而悍。其村落閩曰閩莊,粵曰粵莊。閩呼粵人為客。分氣類,積不相能。動輒聚眾持械鬪。平居亦有閩、粵錯處者。鬪則各依其類。閩、粵鬪則泉、漳合。泉、漳鬪則粵伺勝敗,以乘其後。民情浮而易動。

自康熙22年(1683年)入版圖,於今百五十餘年矣。亂者凡一十有五,皆閩人也。大如朱一貴(康熙60年)、林爽文(乾隆51年)、蔡牽(嘉慶10年),俱請大兵剿之。小如吳球(康熙35年)、劉卻(40年)、林武(雍正9年)、吳福生(10年)、黃教(乾隆35年)、陳周全、陳光愛(60年)、廖卦、楊肇(嘉慶2年)、汪降(3年)、陳錫宗(5年)、許北(15年)、楊良斌(道光4年)、黃斗奶(6年),以本省兵、或臺灣鎮標兵平之。

或數年,或十數年,輒一見。其自相殘殺,則間歲有也。地饒而產榖,全省倚為倉儲。內地群不逞之徒,又趨之為盜賊藪。荒則從而滋事。

道光12年(1832年)冬,張丙倡亂嘉義。10月1日,殺知縣邵用。越日,殺知府呂志恆,圍嘉義城,困劉廷斌總兵。滿月,破鹽水港〔鹽水港堡〕,劫軍火、器械於曾文溪。彰化黃城攻陷斗六門〔今雲林縣斗六市〕。是為北路賊。鳳山許成、臺灣林海攻鳳山,奪羅漢門〔今高雄內門〕,應張丙為南路賊。而鳳山粵莊奸民李受,又乘間假義民旗,焚殺閩莊阿里港〔今屏東縣里港鄉〕七十餘處。凡三個月,而事平。

於時,興、泉、永道〔管轄泉州府、興化府〕周凱駐廈門。10月9日,聞警馳報巡撫魏元烺(1779-1854)。魏巡撫剛兼署總督,就近調署漳州府托渾布(滿人,1799-1843),任臺灣府事。飛檄陸提督馬濟勝(?-1836,山東菏澤人)率兵二千名渡廈門。金門鎮總兵官竇振彪(1785-1850,廣東人)率兵一千三百名渡蚶江〔泉州灣南的要隘〕。副將謝朝恩(?-1841,四川人)率兵一千二百名渡五虎〔閩江出海口〕。分道平賊。按察使鳳來特別來到廈門策應。

11月28日,總督程祖洛(?-1848,安徽人),自浙江馳抵廈門督辦。不久東渡。

明年正月,欽差將軍瑚松額(1772-1847,滿人),由廈門渡。事既大定,屬臺灣道平慶被議。7月,檄調周凱權臺灣道事。任百有九日,搜捕餘孽,親自審問犯供,與前後傳聞異詞,因訪求顛末,稽之章奏、案牘,而次其事。

法華暨孔雀明王經法會
重閣講堂長老悟空法師悲智菩提心花蓮祈福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