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遇見科技 水庫淤泥賦新生 新北推「3D科技製陶」創意課程
(台灣TB新聞網/資深記者劉志成)擁有全國唯一陶瓷工程科的新北市鶯歌工商,結合科技與陶藝創新,研發出「庫泥燒科技製陶」創意課程,以石門水庫淤泥為材料,運用陶瓷工程技術點石成金,將傳統製陶工藝結合3D列印,成功打造兼具環保與創意多樣性的陶藝作品,展現鶯歌地方產業特色魅力與環境永續理念。 教育局表示,本次發表跨界攜手鶯歌工藝園區推廣協會、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鶯歌多媒材研發分館、龍華科技大學及長安國小合作,共同發展台灣陶藝技術,本次研發的庫泥燒科技製陶,打破傳統陶土的迷思,運用長期沉積於石門水庫的無用淤泥為素材,轉化成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在地原生特色陶土,同時符合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循環經濟概念。
鶯歌工商校長顏龍源表示,鶯歌工商肩負傳承陶瓷文化的使命,關注在地環境的議題,結合龍華科大合作推廣「陶瓷多元成形技法實習」課程,跨足產業界及學術界,目標開發創意的陶瓷商品,有助於學生學習並應用技術於職場並賦予陶瓷產業全新生命。龍華科大魯亮君主任指出,結合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利用石門水庫底淤泥製作專屬商品,搭配數位科技3D列印的未來趨勢,帶領師生完成一系列的商品設計製作,未來有機會申請專利或參加專題競賽,有助於提升職場競爭力。
鶯歌工商陶工科三年級學生蔡溱芸、林筱紜、李毓馨及陳晢源分享,從來沒想過可以用機械代替雙手捏製陶藝作品,而且坯體成形的厚度比手捏更加均勻,將水庫淤泥再利用,廢土變黃金,靠著科技陶瓷列印的技術,解決需要開發模具才能大量生產的問題。而這套課程同時也向下扎根國中小共同推動陶藝發展,長安國小校長包志強指出,學校發展微波窯燒課程,推廣陶藝教學使用在地原料,配合資源再利用等公民行動辦理教師增能研習,鼓勵現場教師將陶瓷環境教育議題納入學校教學中。
鶯歌工藝園區推廣協會林金德理事長表示,透過科技製陶的應用,改變傳統捏陶的繁瑣過程,為地方產業注入科技活力希望藉此吸引年輕人投入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行列。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新北市長期透過產官學緊密合作,將產業需求融入課程,為學生打造跨領域學習平台,今(114)年暑假期間,鶯歌工商及長安國小將辦理6場陶瓷3D列印育樂營及5場教師研習,從國中小職業試探、高中階段培養專業技術、科大及產業深化專業及就業力,一貫化培育頂尖人才,同時關注環境議題,成為具備專業能力與社會責任的新世代職人。

- 綜合新聞-10-22- 教育部頒獎表揚大專校院媒合工班支援災後復建
- 綜合新聞-10-22- 濱江實中深化國際教育交流 締結新加坡義順中學
- 社會新聞-10-22- 豪雨襲新北汐止長青路坍方 市府工務局搶修恢
- 頭版新聞-10-22- 2025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暨全國計算機會
- 社會新聞-10-22- 台中疑爆非洲豬瘟 新北啟動全面稽查及禁止廚餘
- 產業新聞-10-22- 鄭英耀部長領航教師教育新願景—推動多元創新
- 頭版新聞-10-22- 台中傳疑似非洲豬瘟 新北議會民進黨團籲加強防
- 兩岸藝文-10-22- 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113年度學員
- 社會新聞-10-22- 教育部嚴格把關食安與營養 學校午餐安心上桌
- 頭版新聞-10-22- 宏匯年底簽約投資86億 打造新莊複合型轉運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