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推永續農業 增加逾148萬碳匯收益
(台灣TB新聞網/記者孫曜樟)12月5)日為世界土壤日(World Soil Day, WSD),主旨在宣傳健康土壤重要性及重視土壤可持續管理,在永續農業的發展下,減少對土壤的壓力除了能避免造成土壤退化外,更具有增進土壤碳匯的新時代意義,新北市農業局透過多項行動,增加超過148萬碳匯收益。
農業局表示,碳匯(carbon sink)是指能夠累積及儲存碳化合物(特別是二氧化碳)的天然或人工「倉庫」,例如森林、海洋、土壤等,都可幫助儲存碳並維持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的平衡。而碳匯被分類為不同的類型,森林和植樹造林所吸收的碳稱為「綠碳」、海洋及濕地所固定的碳則屬於「藍碳」,而土壤碳匯又稱為黃碳(yellow carbon),是指土壤中儲存的有機碳,包括植物殘體、微生物、腐植質等。土壤碳匯是陸域系統上最大的自然碳匯潛力場域,每年約可吸收人類排放物的四分之一。
新北市有許多農民採用有機、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在新北市約1萬7000餘公頃耕地中,友善耕作面積約289.39公頃,有機驗證面積324.04公頃,整體友善、有機耕作整體面積約占新北市耕地面積3%,高於全國平均值的2%,除了使用有機肥料外,農友也透過維持茶樹蔬果等作物之間的植生綠覆,讓草與作物共同生長,除了能降低單一病蟲害的危害程度,草的根部也能吸附養分及改善土質,增加田地保水及供肥能力,進而提升土壤碳匯。
農業局指出,為促進農業永續,除了土壤碳匯外,新北市也推動「山海造林計畫」,號召民間團體共同響應,以「陸海空植樹」由山到海增加藍綠碳匯,其中空中造林以無人機至人力難以抵達區域撒播種子,使崩塌地或森林火災復舊地能快速恢復植生,另外也辦理挖子尾自然保留區紅樹林生態監測及保護,維護藍碳生態系。透過計畫性植樹,每年可達逾148萬噸碳匯。在減少碳排放方面,採用砌石生態工法辦理改善溪流護岸及災害復建工程,減少混凝土使用,有效減碳率可達57%,以淨零碳行動達到永續農業。
農業局長李玟表示,新北推動農業淨零碳行動,透過多元永續農業政策,在黃碳、綠碳、藍碳方面攜手並進,每年減少超過2,700噸碳排放,逾148萬碳匯收益,並與國際接軌,在世界土壤日也邀請農民及市民朋友持續以實際行動支持有機友善農業,推動有機肥料、草生栽培、減少耕犁等栽培管理調整,以及消費者對於有機友善產品的支持,在兼顧生態與食安前提下,同時增進土壤碳匯,為新北市的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 頭版新聞-04-18- 劉和然副市長接待法國勒瓦盧瓦市長來訪 攜手推
- 產業新聞-04-18- 新北永續 AR 互動 綠博優惠登場
- 產業新聞-04-18- 新北推群募計畫 邀業者共逐國際舞台
- 社會新聞-04-18- 檢警「斬金行動」起訴80人 女主嫌歐俞彤求刑
- 兩岸藝文-04-18- 《夏日最後的秘密》電影校園宣傳,守夜人首度
- 綜合新聞-04-18- 台北育達高中延續仁愛精神,盛大舉辦愛心園遊
- 兩岸藝文-04-18- 泰北國際雙語學校舉辦企業家講堂 楊奕蘭董事長
- 地方新聞-04-18- 科博館奇幻探索:科學體驗與生態學習交織的求
- 綜合新聞-04-18- 「Steam跨領域點子科學大賽—Crossing Corlorful」
- 頭版新聞-04-18- 114年度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機制暨實務運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