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第三處原住民文健站啟用 延續部落記憶守護861長者
(台灣TB新聞網/記者孫曜樟)新北市政府原民局推動的「土城區瑪舞懀文健站」,6日正式揭牌啟用,成為土城區第3處原住民文化健康站。該站由瑪舞懀原住民文化藝術團承接,除提供基礎健康照護外,更規劃「部落小劇場」與「文健站之聲」長者廣播計畫,透過阿美語生活劇與口述歷史記錄,延續都市原住民長者的文化記憶。新北市原民局長 Siku Yaway 林瑋茜指出,文健站不僅是照顧據點,更是都市中傳承部落記憶的場域,盼讓長輩在異鄉也能找到歸屬感。
土城區為新北市原住民族人重要聚居地,其歷史可追溯至 1960 年代台灣工業化時期。當時土城海山煤礦大舉招募勞工,礦主親赴花蓮、台東阿美族部落徵才,許多族人舉家遷至土城區永寧里,住進礦場工寮開採煤礦。隨著礦業沒落,族人逐漸分散至土城各里定居。根據新北市原民局統計,現今土城區 55 歲以上原住民長者達 861 人,人口數居全市 29 個行政區第 3 位,顯見在地照顧與文化傳承需求迫切。
瑪舞懀文健站目前服務 25 位長者,並提供 3 人外展服務。除體溫量測、健康諮詢等基礎照護外,更設計多元文化課程。例如「部落小劇場」課程,由長者以阿美語與中文演出生活劇,重現部落狩獵、採集等日常場景,透過互動學習強化母語能力。此外,「文健站之聲」廣播計畫將培訓長者擔任「站內廣播主持人」,錄製個人故事與文化講座,未來將整理成口述歷史檔案,保存都市原住民的獨特記憶。
「當年他們為礦業發展揮灑汗水,現在換我們守護他們的文化與健康。」原民局長 Siku Yaway 林瑋茜表示,文健站結合照顧與文化傳承,讓長輩在活動中重拾部落記憶。她舉例,許多長者透過劇場課程找回阿美語表達能力,甚至主動分享年輕時的礦工故事,「這些記憶不僅是個人歷史,更是台灣工業化進程的重要見證。」
土城區原住民長者照護資源長期緊繃,瑪舞懀文健站的成立為在地注入新活力。該站與社區合作開設「共餐服務」,提供傳統阿美族料理,並結合健康講座,鼓勵長者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未來將擴大招募志工,培訓原住民青年擔任文化導師,透過「青銀共學」模式,讓年輕世代參與長者服務,同時學習部落智慧。
新北市自民國 103 年推動文健站服務以來,已在全市設置 27 處據點,服務超過 1200 位原住民長者。土城區瑪舞懀文健站的啟用,不僅紓解當地照護壓力,更透過創新課程設計,為都市原住民文化傳承開闢新途徑。林瑋茜強調,原民局將持續聽取長者需求,優化服務內容,讓文健站成為「都市中的部落」,守護長輩的身體健康與心靈歸屬。

- 地方新聞-05-06- 雙北世壯運將開幕 新北推四語標章助識別衛生
- 地方新聞-05-06- 土城第三處原住民文健站啟用 延續部落記憶守
- 地方新聞-05-06- 都市綠洲驚現保育台灣八哥 新北高灘處揭大漢
- 地方新聞-05-06- 新北市民課程查詢困難 議員鍾宏仁批學習地圖
- 地方新聞-05-06- 新北河堤護欄藏致命陷阱 議員痛批市府拿人命
- 地方新聞-05-06- 新北藍茶藝術季「解憂實驗室」登場 手作體驗
- 綜合新聞-05-06- 大安高工再度接待菲律賓學生參訪團 展現技職教
- 綜合新聞-05-06- 萬芳國小母親節社區親子健走 - 大手牽小手 幸福
- 綜合新聞-05-06- 「登峰造極‧擁抱自然」大屯畢業趣
- 綜合新聞-05-06- 「古亭好小子,捨(蛇)我其誰」~台北市古亭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