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庠科技講座表揚五個科研領域頂尖學者 推動科技創新目標
(台灣TB新聞網/記者陳明宗)遠東集團與徐有庠紀念基金會於13日「有庠科技講座獎」典禮前舉辦記者會,邀請四位得獎者分享他們的科研歷程、創新成果,以及與台灣科技發展的洞見,達成推動科技創新目標。
此會由遠東集團代表及徐有庠紀念基金會共同主辦,現場將介紹「有庠科技獎」設立宗旨與今年亮點,並邀請講座獎得主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基金會期望透過媒體報導,讓社會大眾更了解台灣頂尖科學家的努力與貢獻,激發年輕世代投身科研,推動台灣科技持續前行。
基金會副總經理楊雅森指出,遠東集團是多元化經營的集團,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設立徐有庠紀念基金會;基金會的宗旨是「科技和創新」,向上獎勵頂尖科研,向下扎根科學教育。
有庠科技獎已經舉辦23屆、合計已頒發522個獎項,共頒發新台幣2.2億元的獎金,獎勵範疇包含奈米科技、光電科技、綠色科技、資通訊科技、生技醫藥,以及當前備受關注的人工智慧領域。
今年度奈米科技領域得獎者,國立清華大學材料工程系講座教授賴志煌表示,過去三十年來重要的研究成果,一個是磁性記憶體,另一個是薄膜太陽能,這兩個都不是熱門的題目。賴志煌解釋現在常用的記憶體技術是DRAM,需要仰賴電力運作,但缺點是會漏電,且隨著AI技術發展,對運算能力的需求持續增加,也造成耗能的增加。
賴志煌說,磁性記憶體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但發展磁性記憶體的挑戰在於,需要良好的奈米科技去操控原子,且需要有成熟的量子物理技術。賴志煌表示,2021年MRAM開始量產是一個起點,未來MRAM就是我們的腦,且其可以適應不良的環境,配合類神經計算可以更近一步協助人類社會。
光學科技領域得獎者,國立中央大學光電工程學系教授孫慶成表示,不同於其他「光學」研究經常與各種技術協作,是一個純光學的研究者。
孫慶成指出,當前的光學儲存技術仍然依靠磁帶作為儲存媒介,不利於長期的「冷儲存」。孫慶成的研究室致力發展體積全像光學儲存技術,提出享譽國際的「孫氏模型」,此技術佈局逾五十項專利,是下世代雲端資料庫冷儲存的最佳解決方案之一。
孫慶成表示,另一個重要的研究著重LED燈具。孫慶成指出,過去傳統光學只談遠場跟近場,但這兩者之間需要更精確描述的「中場」。透過中場模型,孫慶成讓LED光學設計精準度可達99.5%,協助數十家台灣廠商提升產品設計,創下白光LED空間色偏的世界最佳紀錄。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邱士華,則榮獲今年的生技科技獎,邱士華指出,幹細胞研究有兩大重點,一是重建生命,二是讓細胞恢復過往。傳統的胚胎幹細胞研究曾遇道德挑戰,但2012年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教授從成體細胞找到誘導全能幹細胞(iPSC),為幹細胞研究開啟新局。
邱士華表示,因也是眼科醫師,因此將誘導全能幹細胞應用在治療眼部疾病之上。邱士華解釋他們透過患者自身的血液,提取誘導全能幹細胞,並分化成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
邱士華說,現在不只可以做出整片的視網膜,也包含視神經,現在也已經進入大動物移植的階段;也分享在豬隻的動物實驗,已經追蹤了五年都非常穩定。現在即將申請進入臨床試驗,期盼未來能達到精準醫療、個人化醫療的願景。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長年致力海洋研究,獲得綠色科技領域獎項。許泰文表示,曾走過多國海岸,並研究海洋40餘年的經驗,面對氣候變遷,以及日益劇烈的極端天氣事件,隨著天然屏障的消逝與缺乏,導致海岸線到後退,對天災的抵抗力低;過往台灣以消波塊作為抵禦波浪的侵蝕,但效果有限。
校長許泰文強調,作為一個海洋國家,台灣應重視海洋環境、海洋資源、海洋能源、海洋保育,以期永續的海洋與未來;海洋大學嘗試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透過近自然工法製造自然形態的峽灣,減少波浪侵蝕的同時,維持民眾的親水性。

- 地方新聞-10-13- 日本水豚君登陸碧潭 12米高水上裝置療癒登場
- 地方新聞-10-13- 石碇大崙山邊坡存滑動風險 新北11月將劃特定水
- 地方新聞-10-13- 全國之冠!新北警增補350名新血 強化治安量能
- 地方新聞-10-13- 侯友宜視察泰板輕軌F21站 盼中央地方攜手加速推
- 地方新聞-10-13- 議員顏蔚慈促新北行人安全計畫升級 籲改善減
- 企業報導-10-13- 有庠科技講座表揚五個科研領域頂尖學者 推動科
- 地方新聞-10-13- 高鐵「寧靜車廂」引爆育兒焦慮 曾獻瑩籲設親子
- 天機神算子-10-13- 今彩539 → 05、21
- 綜合新聞-10-13- 教育部長赴花蓮持續關心花蓮女中0403花蓮地震校
- 綜合新聞-10-13- 教育部長赴花蓮關心光復校園復原與復課情形 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