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齋筆談12〕親美與和中的兩岸關係〈莫愁詩〉
(全民專欄/陳天授)這次蔡英文總統出訪瓜地馬拉、貝里斯的過境美國,和馬英九前總統前往中國大陸的祭祖、學生交流活動,都已經進行到最後階段的行程。蔡英文的行程安排是在美國洛杉磯雷根圖書館,和包括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在內等國會議員會面。馬英九的行程安排是在上海和平飯店的參訪。
蔡英文預備與共和黨籍眾議長麥卡錫的會面,對照馬英九要在當年辜振甫、汪道涵的「辜汪會談」地點「和平飯店」與逐漸談成的「九二共識」,再再都是在彰顯這次她(他)們出訪的最大效益。(參閱拙作《台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四):民族主義與兩岸篇》,頁377,如附照片)。
對於有助促進外交和兩岸關係發展的活動,我們都非常樂見她(他)們的載譽歸來。從當前中國與美國關係的僵持態勢而論,不論蔡英文的「親美」政策,或是馬英九的「和中」政策,看似有不同路線的選擇,但從國家整體的利益而言,應該都不至於失分。
但是比較令人擔憂的是,我們處在中美兩大國角力中間的同時,確實有難為小的窘境,這更加顯得當前海峽兩岸領導人,針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智慧處理,可以有如李白〈行路難〉詩出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好結局。
兩岸關係發展,也讓人容易聯想起:鄭板橋作官時,他的弟弟為了蓋房子與鄰居爭地,彼此互不退讓,以致各向前修圍牆,阻斷道路。弟弟修書給鄭板橋,希望幫忙打贏官司。鄭板橋回信時做了一首詩:「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鄰居知悉非常感動,遂各自退讓三尺,而成了六尺巷。
如果當前兩岸人民都已有「何事紛爭一角牆,讓他幾尺也無妨;萬里山河今猶在,不見當年逐鹿人。」的體會,和理解兩岸關係發展上總難免會有一些的干擾。有首〈莫愁詩〉:「人生在世一蜉蝣,轉眼烏頭換白頭。百歲光陰能有幾?一場扯淡沒來由。當年楚漢今何在?昔日蕭曹盡已休。遇飲酒時須飲酒,青山偏會笑人愁。」
如果當前兩岸關係有似「當年楚漢今何在?昔日蕭曹盡已休;遇飲酒時須飲酒,青山偏會笑人愁。」的情境,那我們就可以期望兩岸關係亦有如大儒朱熹詩境:「昨日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捲孤蓬看,依舊青山綠樹多。」的美好遠景。(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 社會新聞-10-15- 課綱語言名稱需經各界共識討論 教育部尚未啟動
- 綜合新聞-10-15- 歌手吳克群親赴花蓮第一線關懷長者、支持微型
- 社會新聞-10-15- 重陽節登高台北101 蔡雪泥基金會捐輔具助孤老
- 美食天地-10-15- 2024年第三屆【養生鹿茸。膳食新秀】國產鹿茸創
- 全民專欄-10-15- 〔臺灣政經發展史稿57〕中華民國戰後臺灣政經發
- 頭版新聞-10-15- 勞動部高分署挺壯世代退休不退場 助企業技術傳
- 地方新聞-10-14- 2024長耀盃國際公益籃球邀請賽火熱開打 侯友宜邀
- 地方新聞-10-14- 2024台南市海安觀光商圈 COS調皮鬼萌翻萬聖節 1
- 地方新聞-10-14- 十三行博物館門票鍍金變身千元大禮包 引爆八
- 頭版新聞-10-14- 基隆港區安全亮紅燈! 西岸#206橋式起重機遭撞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