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齋筆談15〕辜振甫的兩岸協商智慧與再申述
(全民專欄/陳天授)國內執政的民進黨與在野的國民黨,已針對總統蔡英文與前總統馬英九,她(他)們二人分別在出訪期間,檢視其所發表相關議題與參訪活動的展開爭辯。特別是,蔡總統結束出訪前與隨團記者茶敘時表示,前總統馬英九赴中稱台灣和對岸「都是中國」的說法,是1970年代論述,以現在情境而言,兩岸互不隸屬是事實;而馬英九基金會也發出新聞稿,指蔡總統否定憲法一中原則,公開主張「兩國論」。
兩位國家元首的會有此爭論,乃為時代的歷史變遷所致。誠然,憲法必須與時俱進而非僵固不變,但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打壓中華民國,身為主權獨立的台灣得正視憲法未能解決的爭議。憲法內提及的中華民國,與當今普遍認知的中國有明顯差異,而對岸主張「世界只有一個中國」亦非中華民國。
蔡總統還提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現況如此,台灣主權獨立也是事實。《中華民國憲法》與《憲法增修條文》提及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憲法以「地區概念」進行區分,以較模糊的概念解釋現況。
蔡總統陳述了客觀事實,以間接方式表達兩個實體客觀存在的現象,「兩岸彼此屬於不同實質治權,不會有人反對」。馬英九訪中提及「不論是在台灣,在大陸,在憲法上都屬於一個中國」,一個國家只有一部憲法,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部憲法的「一中概念」原本就互不隸屬,馬英九的論述有些矛盾。
台灣目前的作法為不動憲法本文,而以增修條文取代調整,能不能解決認知差異有待觀察。但當前未解決的爭議需按現況調整,憲法要與時俱進,絕對不是僵固不變,每個世代有不同時代需求。
前總統馬英九赴陸返台,稱自己透過行動讓「九二共識」活了過來,證明兩岸在共同的政治基礎下,可以對話交流。國民黨也表示,非常認同馬英九展現「九二共識」的基本立場,尤其最重要的就是求同存異、擱置爭議的精神;至於總統蔡英文批馬英九兩岸論述過時,但現在的《憲法》與《兩岸關係人民條例》是怎麼寫的,作為中華民國的總統,不要違背《憲法》。
現在國內執政的民進黨與在野國民黨,這兩大政黨針對當前兩岸關係的議題,勢必成為2024年總統大選熱門的攻防戰話題。在這裡,我想引用1992年10月底與中共代表汪道涵(1915.3-2005.12),在上海展開會談的我國政府代表辜振甫(1917.1-2005.1),在他2005年1月出版的回憶錄《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對於當年有關兩岸會談的經過情形有詳細紀實。
特別是,1992年該會談後的10年,也就是辜老在書裡記述他2003年4月16日,在日本早稻田大學頒贈榮譽博士學位典禮中致詞時,對於如何打開有關兩岸之間的僵局,提出另一層面的思考。他再申述地說:
台灣海峽兩岸之間的關係,近年來在經貿相通上十分密切,進而也推廣了兩岸民間交流的層面。但是,兩岸政府在政治與安全議題上,仍然又著各自的堅持。其實,在今天日益全球化的國際與區域環境中,兼顧國家與個人,以及經濟與政治的「人類安全」(human security)概念,更能適用在兩岸關係發展的過程中;也就是只有兼顧每個人的生活福祉和整體社會的永續發展,才能打開兩岸之間的僵局。這需要兩岸菁英,經由異中求同的共同認知,建構未來共同的榮景。海峽兩岸目前處於分治狀態是一項客觀的事實,這不是一項政治主張。(參閱:黃天才、黃肇珩合著,《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聯經,2005年1月,頁288,照片如附)。
辜老繼續提到:
過去我在兩岸關係的協商中,曾經多次提到兩岸之間應該以理性與尊重相互對待,避免將自身主觀意志,強加諸於兩岸關係互動之中;也就是必須基於事實的認知與相互尊重的精神,維繫良性互惠的協商關係。(同上)。
承上述,辜老先生雖今已乘黃鶴去,但是他留下有關兩岸關係會談充滿智慧協商的經過,對當今海峽兩岸的重要領導人,和關心兩岸和平發展、憂心兩岸目前兩岸正發生軍事對峙的有識人士,以及有志於角逐2024總統大位的候選人,仍都是具有非常寶貴經驗的參考價值。(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 全民專欄-10-21- 〔安齋五談04〕與談李顯裕〈錢穆與余英時初探〉
- 課程活動-10-20- 國立工藝研究發中心推出工藝遊程新體驗 兩天一
- 地方新聞-10-18- 新北市表揚30位好人好事代表 金馬影后陳淑芳、
- 地方新聞-10-18- 表揚好人好事代表 侯友宜感謝善的力量讓新北持
- 綜合新聞-10-18- 境外相「育」,有教無界! 國外教育見習教育實
- 地方新聞-10-18- 搭捷運輕鬆遊淡水 民歌演唱會將精彩上演
- 綜合新聞-10-18- 113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技藝競賽月正式
- 綜合新聞-10-18- 創作力的盛宴:文藝風潮引領新時代 113年教育部
- 綜合新聞-10-18- 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登場 展現
- 綜合新聞-10-18- 嘉惠更多家庭!雲林縣高鐵文小新建非營利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