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安齋筆談31〕褪色的「五四文藝節」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3-05-04 人氣:

〔安齋筆談31〕褪色的「五四文藝節」

(全民專欄/陳天授)本(5)月2日,學校通識教育中心舉辦通識教育講座,邀請來的演講者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特聘教授范玫芳,講題〈審議民主的系統轉向與創新〉。這題目對當前台灣的鞏固民主化與落實公共政策議題,非常具有啟發性與實務性的意義,我也特別帶了學生前往新科學館3樓聆聽。

在與學生走過誠園行政大樓前面朱銘先生的作品前,我特別要學生停下腳步來,並請同學用手機拍下校園早前擺置的朱銘藝術作品,和我們師生合照的留影紀念(如附照片)。同時,提醒同學有「台灣國寶雕刻家」美譽的朱銘先生,已於上(4)月22日不幸在台北的家中過世了。

〔維基百科〕的介紹:

朱銘(1938年1月20日—2023年4月22日),本名朱川泰,台灣雕塑家,苗栗縣通霄鎮人,天主教輔仁大學名譽博士。早期以鄉土主題,如「牛」、「牧童」等雕刻出名,近期則以融合了中國哲學如「太極」等的現代雕刻,其作品融合傳統木雕與現代雕塑的精神,表現中深藏東方之精神性,逐漸發展出超越兩者的獨特風格,近年則多元利用陶土、海綿、銅、不鏽鋼、保利龍等新媒材的作品嘗試,成為台灣當代美術界的代表藝術家之一。

我的好友詩人、文藝獎得主周伯乃先生,看到我與學生在朱銘先生作品前的合照,特別回應他對朱銘先生過世的感受:「哲者其萎,無限哀痛!早年與孫運璿先生及陳奇祿先生厚愛,特買其作品作禮物贈送外賓!」。

今年高齡90歲的詩人周伯乃先生,曾向我提及他熱愛文藝創作的一段艱辛歲月過程,他說他有過:

台灣有五個專欄:青年日報、中國時報、國防部新中國出版的「新文藝月刊」(朱西寧主編)、「國魂月刊」(張肇祺主編)、「自由青年」半月刊(梅遜主編、「文壇」月刊(穆中南社長)……另外還要替「香港時報」、「星島日報」副刊寫不定期的評論;以及「大學生活」、「文壇」月刊(李金髪先生創辦的)!所以每天平均要寫到6000-8000字左右,才能應付主編們的約稿!那年代軍人薪水微薄,不足以養家,幸而有豐厚的稿費。大概平均每千字都有30-50元左右。「中央月刊」稿費特高;1000字是80-100元左右,有的更高,那蔣夫人交代秦孝儀先生的。那年運氣很好,十月三十一日,又以「近代西洋文藝思潮」一書,榮獲國軍文藝金像獎三萬元,而賴〔名湯〕總司令已擢升參謀總長,由他親自在中華路「國軍文藝中心」頒獎;同時在「軍官俱樂部」設宴款待!

周伯乃先生現在還是詩作不輟,近日他還贈送我多首詩,我特別選錄下他一首對當今時局的感懷詩〈斜陽外〉:

斜陽外,沒有古道/沒有千里萋萋芳草/祗有滿天烽火/挾雜着隆隆炮聲/翦翦東風吹息北國微寒/悠悠歲月,何堪無情細細蠶食/人說:過眼榮華偕成土/爭得天下如何/死後仍然是一堆黃土掩風流;

夕陽山外山/美景如畫,盡收眼底/坐看夕陽西沉/黑幕輕輕遮罩大地/驟間,夜色迷朦昏暗/倘若我能活著/痛飲一壺濁酒/總比醉卧沙場美好。(112年4月13日於台北市)

在逐漸褪色的「五四文藝節」,我找出了可能是我生平最早寫的一首詩〈尼采〉:

尼采啊!尼采/你是孤獨中的強者/孤獨的可怕,不能抹煞你/卻是你智慧的泉源/藉著它,你發出了世人的警鈴/但不能為人所了解,招人惡罵/你陷入痛苦的深淵/你又是從孤獨中回到「孤獨」/過著痛苦的一生/直到瘋狂直到死;

尼采啊!尼采/你是孤獨者中的偶像/你是走在時代的先鋒/當孤獨侵入我底心靈時/分明見了你/在孤獨中的奮鬥。

這首詩是1970年9月11日,我當時是用鉛筆擬稿於一本書名《尼采—其人及其思想》(日人工藤綏夫著,李永熾譯,1969年11月,水牛出版社水牛文庫)的第104空白頁上。

今天5月4日,我就用自己的這首詩,來紀念這逐漸褪色的今年「五四文藝節」。(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