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安齋筆談40〕綜論戒嚴時期中華民國文藝政策(八)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3-05-24 人氣:

〔安齋筆談40〕綜論戒嚴時期中華民國文藝政策(八)

(全民專欄/陳天授)日治殖民體制主要可以分為:初期(1895.5~1920.8)軍事性警察與中央集權體制、日治中期(1920.8~1937.7)政治性警察與地方分權體制,和日治末期(1937.7~1945.10)經濟性警察與戰時動員體制等三個時期。

所以,日治中期從1919年6月同化政策,將警察本署改為警務局,隸屬民政部,總督只能在認為須保持安寧秩序時,得以請求在其管轄區域內的陸軍司令官使用兵力維持秩序,亦即隨著台灣軍司令官制度的建立,軍事指揮權已從總督轉移到軍司令官。10月,台灣總督更改派文人田健治郎出任。(參閱:拙作《台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五):台灣治安史略》,頁207-249,照片如附)。

從軍事性警察與中央集權體制的轉型政治性警察與地方分權體制,台灣文藝在殖民體制下的發展,在經過《台灣民報》的鼓動風潮之後,到了1931年4月,《台灣日報》改發行日刊報紙的《台灣新民報》。該報初期的作者與作品,主要有林輝焜〈爭ヘお運命〉、賴慶〈女性の悲曲〉、陳鏡波〈台灣デカメロン〉與〈落城哀艷錄〉、陳君玉〈工場進行〉、山竹〈突出水平線上的戀愛〉,徐坤泉〈靈肉之道〉和〈可愛的仇人〉、林履信〈蕭伯納研究〉、黃得時〈中國國民性和文學特殊性〉等。

這一時期,相繼發行的刊物,諸如《現代生活》、《赤道》、《曉鐘》、《伍人報》、《明日》、《洪水報》、《大眾時報》等雖然是屬於綜合性的雜誌,可是對於刊載的文藝作品與發展,亦有推波助瀾的效果。

根據《中華民國文藝史》概述:1931年秋,台北和台中的部份文人共同組織了「南音社」,隔年1月1日創刊文藝雜誌《南音》半月刊。這個雜誌創刊號至第六期是在台北發行,發行人黃春成。第七期至第十二期改在台中發行,發行人改為張星建。共出十二期,內有三期被禁止發行。……除了郭秋生、黃純青等人台灣話文的詩論外,小說有懶雲〈惹事〉和〈歸家〉、一吼〈老成黨〉、赤字〈擦鞋匠〉等篇,其餘都是隨筆和新詩居多。

同年(1931年)6月,由日人平山勳、藤原泉三郎等設立「台灣文藝作家協會」,9月,創刊機關雜誌《台灣文學》;可是連續被日當局禁止發行,因而僅出三號即告停刊。第二年,這個帶有左傾色彩的團體內部鬧意見,發生分裂,逐在無形中消滅。1932年,旅日台籍學生組織「台灣藝術研究會」,並於是年7月15日發行文藝雜誌《フオルモサ》創刊號。這一雜誌只發行三期就和《台灣文藝》合流,「台灣藝術研究會」也改為「台灣文藝聯盟」東京支部,可是它對台灣文學的影響很大。同人中王白淵、張文環、吳天賞、蘇維熊、巫永福、吳坤煌、施學習、劉捷等,後日都是台灣文學最活動的健將。

同年10月,台北作家組織「台灣文藝協會」,並於1933年7月發行《先發部隊》創刊號。這一期文章全部是中文,並有「台灣新文學出路的探究特輯」,顯示著年青的台灣新文學已意識地在尋求他們的發展途徑。翌年1月該誌因受日當局的干涉,改題為《第一線》,卷頭言是〈民間文學的認識〉,並收錄台灣民間故事15篇,表示他們對民族文化遺產的關心。這一期由於日當局的干涉,刊有少數的日文作品。關於民間文學,後來該會出版李獻璋編《台灣民間文學集》。該會主要人物有郭秋生、陳君玉、廖毓文、吳逸生、蔡德音、青萍、王錦江、林克夫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