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安齋筆談38〕綜論戒嚴時期中華民國文藝政策(六)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3-05-22 人氣:

〔安齋筆談38〕綜論戒嚴時期中華民國文藝政策(六)

(全民專欄/陳天授)1965年,國防部總政戰部召開第一屆國軍文藝大會,發起國軍新文藝運動,更重要的是成立「國軍新文藝運動輔導委員會」。在該委員會之下,設有文藝理論、小說、詩歌、散文、美術、音樂、廣播、民俗、影劇、國劇等十個戰鬥文藝工作隊,將現役官兵及備役官兵中之優秀文藝工作者,全部納入編組。另在各總部之下,依軍中特性及實際情況,設輔導分會、軍種文藝工作大隊、地區文藝工作者聯誼會。

1967年,復有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及教育部文化局兩個與文藝工作有關的機構成立。根據尹雪曼總編纂,《中華民國文藝史》(頁981-982)概述: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於1967年7月成立;下設四個委員會,其中之一為文藝研究促進委員會,負責策劃、聯繫、協調、推動各項文藝工作。原則上,由於文復會只是一個策劃、協調、推動、聯繫的機構;因此,該會所需的文藝研究促進委員會,也不負責執行工作。但因若干工作缺乏任何公私機構執行,該會所屬的文藝研究促進委員會亦曾直接致力並完成一些工作;如本書《中華民國文藝史》之編纂,及每年就各報刊所發表之優良文藝創作編選之《文藝選粹》之出版;以及在該會二樓圖書資料室創設之「作家專櫃」,將有成就之作家所有作品,予以收集陳列,以供研究。

此外,該會文藝研究會並自1971年起,聯繫各著名文藝雜誌(包括若干綜合性雜誌)及報紙副刊主編,創設「中華民國文藝期刊聯誼會」;設立金筆獎,獎勵各文藝雜誌及各報副刊所刊優良文藝創作;另設編輯獎,獎勵各優良文藝雜誌及各報副刊主編;均屬極具意義、極富價值的工作。因文復會只是一個社運機構,既乏經費預算,又無充足人員編制;該會大半工作人員,均係各有關機構有關工作人員兼任;有此成績至屬難能可貴。

教育部文化局於1967年11月成立,內分四個處;第一處主管一般文化工作,第二處主管文藝工作,第三處主管廣播電視工作,第四處主管電影工作。由於該局係一政府機構,大半時間用以應付日常行政事務,因而除成立初期曾舉辦若干音樂、戲劇活動,如提倡「音樂年」,設置「中華樂府」,完成改進祭孔禮樂,舉辦國劇觀摩演出外,其他率皆例行工作;因是至1973年,宣告撤銷;所有業務,分別移交教育部及行政院新聞局辦理。

中國國民黨為了檢討「文藝政策」的施行情形,並配合紀念建國六十週年,乃於1971年2月,召開「中央文藝工作研討會」,參加者有全國文教機關、文藝團體及各級黨部主管文藝工作人員,針對當時文藝工作所存在的若干問題提出檢討,大會並通過「中央文藝工作研討會總決議文」(文長摘錄如下):

本黨中央遵照總裁歷年來對文藝工作之訓示,及貫徹黨的文藝政策的實施,特召開中央暨所屬各種黨部文藝工作研討會,全體與會同志聚精會神深切研商,除對過去工作通盤檢討外,並對未來之工作,提供若干準則與方向。

1.繼續貫徹戰鬥文藝運動,使文藝充份發揮作為思想作戰前鋒的功能。今後一切文藝事業與文藝創作,應以闡揚反共國策,……發揚中華文化所內蘊的傳統精神,鼓勵具有強烈民族大義與愛國情操的血淚之作,立懦廉頑,喚醒國魂,使文藝與革命事業相結合。

2.建立三民主義的文藝理論體系與創作路線,以倫理道德為中心思想,以民族風格為表現方式,在技巧方法上順應潮流,在精神思想上發揚傳統,使文藝在民族的根幹上開花結實,以抵禦外來文化的逆流,並進而影響外來文化。……使文藝與時代精神相結合。

3.發揮以「仁」為極致的中國文化精義,宏揚民族的正氣,照耀人性的光輝,創造以忠孝仁愛為本的民族主義文藝,以平等自由為本的民權主義文藝,以和平樂利為本的民生主義文藝,……導向三民主義以仁為本的思想主流,使文藝與文化復興運動相結合。

欣逢建國六十大慶,本黨文藝工作同志益感革命任務的艱鉅。在此次會議中,對如何加強各類黨部文藝工作,配合建國六十年各項文藝活動,如何加強各種黨部文藝活動與大眾傳播的配合,……在總裁對文藝工作的召示下,在「當前文藝政策」的規範下,團結努力,達成文藝配合革命事業,時代精神及文化復興運動的時代任務。(頁980-981)

1950年代至1970年代的戒嚴體制時期(參閱拙作《台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六):人文主義與文化篇》,頁119-195,照片如附),國民黨在自由中國制訂「當前文藝政策」,然後召開「文藝會談」,不斷加以檢討、修訂,有其強烈的政治現實性意義。這種旨在政策性指導下集群智群力,以強力尋求來達成國家意志的集體目標,其貫徹黨的文藝政策與實施,絕不可忽視係受到張道藩先生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