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齋筆談44〕綜論戒嚴時期中華民國文藝政策(十二)
(全民專欄/陳天授)二戰結束後的4年間,國事紛亂,戰爭紛傳。1949年5月20日,國民政府宣布戒嚴。是年底,國民政府遷台,許多大陸文藝工作者隨著政府的渡海而來。多家報紙亦遷台發行,並在副刊的園地登載文藝性作品。許多的綜合性、純文學性定期刊物也陸續復刊和創刊。
這時台灣文藝作品展現的是,受中國文化的大陸人士來台,與受日本文化的台籍作家的交互影響,形塑了這股雙源匯流文化的獨有特色。《中華民國文藝史》(頁1013)指出:
綜觀光復後第一代台省作家的作品,有如下幾項特色:一、文字技巧樸實:他們每篇作品,均經過上述階段寫成,初期文學技巧較差,語彙貧乏,乃係當然。但演進結果,形成不尚華麗、不事堆砌的樸實文體;兼且而嘗試台省方言的運用,在質樸之中,並能流露出一股清新之氣。二、鄉土味濃厚:自日據時期起,台省作家的作品即以鄉土色彩見稱。光復後第一代作家承受此一傳統,筆下人物,多為鄉土角色,所寫亦以鄉民的形形色色為主;形成了鄉土文學主流,在我國文壇上獨樹一幟,使台省文學進入一嶄新時代。
檢視1950至1970年代,本省籍主要作家與作品的成果。《中華民國文藝史》(頁1013-4)特別指出文藝界有兩事,值得一記:
一、慶祝台省光復二十周年兩大叢書的出版:此兩大叢書均在民國五十四年問世,由鍾肇政獨立編輯。其一為「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共十巨冊,文壇社出版;包括小說集九冊,新詩集一冊,網羅台省籍小說家、詩人共一百六十八位的作品。另一為「台灣青年文學叢書」,共十冊,由幼獅書店出版,均為個人小說集;收十位作家的短篇小說,計有鄭清文「簸箕谷」、鄭煥「長崗嶺的怪石」、鍾鐵民「石罅中的小花」、李喬「飄然曠野」、陳天嵐「滄波天外天」、黃娟「小貝壳」、劉慕沙「春心」、魏畹枝「永恒的祝福」、呂梅黛「不是鳳凰」、劉靜娟「追尋」。
二、台灣文學獎及吳濁流文學獎:台灣文學獎係附設於台灣文藝書刊,自民國五十四年起頒發,首兩屆未有得獎人,僅頒發佳作獎。第三、四兩屆,分別由李喬、鄭清文獲得。五十八年起,由吳濁流捐十萬元,成立吳濁流文學獎基金會,授與吳濁流文學獎。得獎者如後:第一屆(民國五十八年)黃靈芝:民國十七年生,著有日文小說集「黃靈芝作品集1」,以「蟹」得獎。沈萌華:民國三十六年生,本名沈明進,著有短篇集「怒潮」,以「鬼井」得獎。第二屆(民國五十九年)黃文相:民國三十二年生,以「笑容」得獎。
台灣在這代表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匯流下的本省籍作家中,客籍作家龍瑛宗是受到語言文字轉折與衝擊的其中一位。檢視龍瑛宗1946年擔任《中華日報》日文版主編、1947年擔任台灣省長官公署民政廳《山光旬刊》主編,一直要到1976年從合作金庫退休的近30年中,也正是他文學生涯的蒼白期。1976年的屆齡退休,才重新創作,並旅遊世界各地(參閱:龍瑛宗,《夜流》,〈龍瑛宗自訂年譜〉,頁295-297,如附照片)。
儘管在1964年,《台灣文藝》創刊,吳濁流任社長雖曾邀請龍瑛宗擔任編輯委員;1965年,他受聘為「今日之中國社」編輯委員會主筆,這正凸顯在那年代許多本省籍作家,他們必須去面對克服語言表達與文字書寫上的困擾,這也相當程度的說明了當時他們處在台灣戒嚴體制下,導致部分作家其反對政府所實行的所謂「綏靖」與「白色恐怖」措施。
- 產業新聞-12-19- 農試所七字箴言妙用 夏秋青蔥好種
- 企業報導-12-19-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攜手桂冠冬至送暖 赴熊本廠帶
- 全民專欄-12-19- 〔安齋五談45〕導讀與白話節注江日昇《臺灣外記
- 綜合新聞-12-19- 從負面情緒到快樂人生 親子專家帶領度過青春風
- 綜合新聞-12-18- 大安高工服務學習推動有成,榮獲金等獎
- 兩岸藝文-12-18- 新北閱推教師年會與傳統文化共舞 2025年閱讀代
- 地方新聞-12-18- 2025台灣 FRC機器人區域大賽在新北 四大洲學校共
- 綜合新聞-12-18- 大橋國小勇奪全國小小廚神比賽冠軍!
- 綜合新聞-12-18- 台北市唯一的中山女高人文社會資優班跨越二十
- 綜合新聞-12-18- 台北市育達高中觀光事業科獲得獎項,參加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