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齋筆談52〕試探胡適余英時的文化資源創新轉化
(全民專欄/陳天授)從文化創意產業建構起的新思維,無疑地透過文化資源創新轉化功能所凸顯資源分享的平台,已成為當前產業界新興的文化創意產業。我們從判別文化商品生產的相關概念,透過使用價值(use value)與交換價值(exchange value)來區別文化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差異,如下表:
根據上表,或許我們在觀察文化商品生產相關概念,將「使用價值」定位是偏傳統或靜態的;而將「交換價值」是偏現代或動態的。例如我們將傳統所概稱的「文化事業」,現在我們則可將其稱之為「文化產業」,更加凸顯文化產業具有的意義、美感表現,和產業運作的三個面向。
基於文化資源創新轉化與再生的平台思維,將「文化事業」的推向「文化產業」,可以為文學藝術創作的再創新機與發展,我特別思考如何將當代台灣著名學人的論文和著作重新審視,來結合產業行銷的概念,將不景氣已經多年的文化出版界開闢一個新的市場商機。
2021年8月5日,當我在台北得知余英時先生過世的消息,我的這文化創意產業的思維,馬上又浮上我的腦際。為了整理余英時先生有關的文字,除了重讀這位學人出版的部分著作之外,我還發現了自己多年來所保存下來的剪報資料,很值得在這裡略作介紹和記述下來,提供有意研究者的參考。
檢視我現在所保存的剪報資料和論著中,其蒐集的時間與內容,大部分是與當代中華民國歷史有關的政治或學術界,特別是戰後隨國民政府來台之後,而特別與台灣發展歷史有密切關係的重要人物。
這些的剪報資料,由於受到我個人閱讀、研究與書寫的偏好所限,只能利用圖書館學的簡單概念,針對我所蒐集資料中其刊載文字所呈現的事件經緯,來做敘述性的片段回顧。
從整理與余英時先生有關的著作和剪報資料之後,第一位讓我最容易聯想到的,而且在剪報資料篇數量上,和位居余英時的老師輩人選上,當屬胡適之先生是首選了。於是我在本專欄陸陸續續寫了〈閱讀胡適〉、〈閱讀張道藩〉、〈閱讀陳奇祿〉、〈閱讀葉公超〉,〈閱讀余英時〉等相關的文化記述,希望從文化創意產業的觀點,繼我之前撰寫《近代學人著作書目提要》的工作,再累積一點成績來。(作者現任台北城市科技大學榮譽教授)
- 社會新聞-12-23- 小手牽大手 聖誕獻愛溫暖孤老心
- 全民專欄-12-23- 〔安齋五談47〕導讀與白話節注江日昇《臺灣外記
- 綜合新聞-12-20- 小白熊的 20 周年生日派對 快閃台北!! 限定周邊連
- 地方新聞-12-20- 2024深坑多福宴開幕!深坑美食與文化饗宴 近60
- 綜合新聞-12-20- 大安高工接待福島あさか開成高校來訪 展開國際
- 綜合新聞-12-20- 中央銀行發售「乙巳蛇年生肖紀念套幣」共八萬
- 綜合新聞-12-20- 新北市勇奪教育部教學卓越獎6金1銀 連霸全國第
- 地方新聞-12-20- 新北高工畢業生雙獲第20屆教育部技職之光
- 綜合新聞-12-20- 技職榮耀 永續傳承─2024年第二十屆技職之光頒獎
- 綜合新聞-12-20- 聽障學子語文爭霸在台北-第23屆全國聽障國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