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安齋續談50〕《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七):政治經濟學與本土篇》提要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3-10-18 人氣:

〔安齋續談50〕《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七):政治經濟學與本土篇》提要

(全民專欄/陳天授)作者回溯自己從1990年代前後的開始在大學授課以來,自感「潮水與時間是不等人的」,於是他將這幾十年來在政治經濟學領域的理論研究與實務提供了論證,滋養了他對於本書《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七):政治經濟學與本土篇》(如附照片)的撰寫。

作者認為「政治經濟學」相對於「政治學」或「經濟學」的研習者而言,是有異於其特別的專業性,如何透過「政治學」、「經濟學」與「社會學」這三門社會科學的基礎學科,以跨學科的整合性知識來建構「通識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成為初學者的重要途徑之一。

本書共分為理論篇、實證篇、訪談篇等三部分:

第一部分【理論篇:通識政治經濟學】,分六章節,是屬於「通識政治經濟學」性質的介紹。

第二部分【實證篇: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小史】,分十章節,是以「臺灣政經思想小史」作為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的實證性分析。

第三部分【訪談篇:戒嚴時期的中華民國與臺灣】,分〈八二三砲戰與高舉副司令官調職案之探討〉,和〈蔣經國時代「本土化」的歷史性意義〉等兩篇。

訪談的第一篇〈八二三砲戰與高舉副司令官調職案之探討〉,是作者與高舉將軍長公子高紹舉先生,分別在臺北與其在紐約的採取筆談方式所完成的。

訪談的第二篇〈蔣經國時代「本土化」的歷史性意義〉,是作者與談周伯乃先生、楊正雄先生等二位前輩。他們都是在戒嚴時期的蔣經國時代,擔任要職和經歷過重要事件的人士。作者借重他們的服務經驗和對於臺灣政經社文發展的見證,做了深入的訪談。

同時,作者也回溯自己於1978年底,當屬戒嚴時期蔣經國推動「本土化」的期間,從學校教員轉入體制內工作的澎拜心情時刻。自認為是一位自由主義者所奉行的政治行動,堅信「真正的政治介入不僅是在現存關係的體制內運作,而且是要去改變那決定事情運作方式的體制本身」。這也是作者迄今,堅守選擇體制內改革的信念。

所謂「蔣經國時代」的期間,主要是從1972年6月任行政院長開始,到1988年1月13日的過世為止。對照本文〈蔣經國時代「本土化」的歷史性意義〉所與談內容,包括蔣經國「吹臺青」的論述、言論自由管制的新聞記述、解嚴前後溫州街文化記憶等三部分,亦多少記述了作者的經歷、觀察與學思。

作者在審修這書的過程中,亦謹記余英時說的:「寫到中國現代,是通古今的問題,認為政治史可以劃界,可思想史不能劃界。」所以,作者寫臺灣政經思想史,基本上是建構在「土地共同意識」、「人民相互主體性」與「歷史整合性」的途徑,來撰寫臺灣這4百多年來的政經發展與變遷。

作者也特別提到,胡適之先生在北京大學授課資料的整理《中國中古思想小史》,和累積的寫成《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胡適說:「長編」的意思就是放開手去整理原料,放開手去試寫專題研究,不受字數的限制,不問篇幅的長短。一切刪削,剪裁,都留待將來再說。「長編」是寫通史的準備工作;這就是說,通史必須建築在許多「專題研究」的大基礎之上。

作者因為受到胡適上述治學方法的影響,自勉努力學習胡適放開手去整理原料的《小史》,和試寫多篇「專題研究」的彙集《長編》,這就是作者在先完成〈臺灣政經思想小史〉之後,現在繼續蒐集與整理《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長編》,最後才將會再以「通史」性質,來完成《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的書寫工程。

作者引明代大儒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要求自己抱持「凡事困知敏行的磨練自身功夫」,希望在有限餘生的歲月裡做出一點成績來,才不負作者自己喜歡「閱讀、學思與書寫」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