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安齋續談66〕《文創漫談》(電子書)提要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3-11-10 人氣:

〔安齋續談66〕《文創漫談》(電子書)提要

(全民專欄/陳天授)本書《文創漫談》(電子書)(照片如附)是由作者〔文創漫談〕與〔文化休閒〕的兩個專欄文字組成。〔文創漫談〕專欄文字是作者自2015年5月6日起,在《臺灣商報》「全民專欄」以〔文創漫談〕為題,到2017年4月19日為止所發表的文字。〔文化休閒〕專欄文字則是作者從1987年8月1日起,在《臺灣日報》以〔文化休閒〕為題,寫至當年12月26日所發表的文字。

作者回溯他應邀撰寫專欄文字,始自撰寫〔文化休閒〕專欄起,每周一篇。當時之所以會選用〔文化休閒〕專欄的這名稱,最主要因素是當時尚無普遍使用「文創產業」的這用詞。但當時國內生活經濟條件,已逐漸容許國民有比較多從事於休閒活動的能力。

尤其當時臺灣社會上盛行飆車、卡拉OK、大家樂等性質的活動,這種不健康的休閒充斥整個臺灣社會。基於這重要原因,和作者自己一直強調養成閱讀與書寫的生活習慣,作者非常希望透過〔文化休閒〕的系列文字,呼籲社會能重視文化休閒的活動,以提高國民的生活美學。

20年後臺灣「文創產業」發展的環境已經逐漸形成,作者遂以〔文創漫談〕為題,論述人文藝術與產業相關聯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政策,在專欄的文字,讀者不難會發現作者在理念層面闡述的少,但在政策層面論述的多,讀者仍可從中梳理出作者一貫訴求的文化觀點。

承上述,本書的綜合彙集〔文化休閒〕與〔文創漫談〕的文字,並將其分成創意生活產業、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產業、工藝及建築設計產業、電影及廣播電視產業,以及出版及數位內容產業等六部分。

第一部分「創意生活產業」包括:〈文創產業政策的政治經濟學省思〉、〈以創意整合生活產業的飲食文化〉、〈詩品文學生命的文創效益〉、〈「媽祖文化季」的細緻化與國際化〉、〈林語堂的文學、文獻與文創〉、〈臺灣文博會展的產業效益論〉、〈鄉村旅遊與在地特色型發展模式〉、〈「精靈寶可夢」的追逐與啟示〉,〈古蹟日與拚觀光〉、〈國民旅遊卡結合地方學的雙贏策略〉、〈臺灣燈會與國民美學〉、〈臺北國際書展與中華文化元素〉、〈國際旅遊大展與文化總會改組〉、〈警察角色轉型與國民文化素養〉、〈同性婚姻、基本人權與儒家文化〉、〈談人文與民主素養〉、〈臺灣毒品歷史的悲歌〉、〈「休閒」新義〉、〈文化奇蹟〉、〈選中華文化之美〉、〈據論語把算盤〉、〈活出知書達禮的民族來〉。

第二部分「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包括:〈以流行音樂文創紀念兩位名家〉、〈金曲獎頒獎的兩樣情〉、〈明華園的表演藝術〉、〈江蕙與臺灣流行音樂〉、〈發展臺灣文創產業的兩岸元素〉、〈周子瑜事件的聯想〉、〈聽唱「燒肉粽」的歌聲與心聲〉、〈流行音樂歌手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歌仔戲傳統表演藝術的源遠流傳〉、〈且看好戲上演〉。

第三部分「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產業」包括:〈文化中心與文創園區〉、〈臺北二二八紀念館與典藏文物〉、〈策展平臺的締造文創風華〉、〈為打造「大南海文化園區」喝采〉、〈糖業轉型與糖廍文創園區〉、〈前南菜園宿舍群的文化記述〉、〈美軍宿舍聚落的歷史記憶與省思〉、〈人才第一〉、〈贏取尊敬〉。

第四部分「工藝及建築設計產業」包括:〈寡婦樓被夷平的文化感慨〉、〈吳家舊宅的府城歷史之窗〉、〈古蹟仙林衡道的在地文創底蘊〉、〈傳統大木作建築藝術的傳承〉、〈清華大學「月涵堂」的文創意涵〉、〈城市美學與殖民地傷痕〉、〈北門古蹟、三井倉庫與臺北古城〉、〈有書市文化才有城市文明〉、〈「鹿港龍山寺入列」的意義與省思〉、〈臺灣工藝文化園區參觀記〉、〈左營舊城的重現與重建〉、〈鹿港鳳山寺與中華郵政塔〉、〈故宮博物院擴建停擺之我思〉、〈故居與神木〉、〈臺北藝術中心與八煙聚落的癥結〉、〈大稻埕歷史與城市風華再現〉、〈菊元百貨市場創新的歷史意涵〉、〈憲法法院、青瓦臺與東亞文化〉。

第五部分「電影及廣播電視產業」包括:〈試論影視音人才的培育與就業〉、〈再論影視音人才的培育與就業〉、〈三論影視音人才的培育與就業〉、〈四論影視音人才的培育與就業〉、〈五論影視音人才的培育與就業〉、〈六論影視音人才的培育與就業〉、〈臺南府城也可變成國際影城?〉、〈從中華文化總會的改組論金馬獎〉。

第六部分「出版及數位內容產業」包括:〈《蔣中正日記》檔案的歷史性意義〉、〈臺北國際書展的出版業外部經濟〉、〈國家檔案館與國家現代化〉、〈故宮博物院的文創優勢〉、〈《文化資產保存法》的在地歷史思維〉、〈也談數位資源的保存與應用〉、〈閱讀、書寫與出版的三角習題〉、〈圖書、圖書館與圖書館學〉、〈善用南海主權檔案〉、〈國史館、國圖館與巡迴書展〉、〈綠島家書、補鼎續火與大溪檔案〉、〈評論圖書館借書的「超商化」服務〉、〈古籍典藏與活化的意義〉、〈檔案開放與社會資源的共享性〉、〈政治檔案與政治民主化〉、〈樂見臺灣首座複合式圖書館旅店〉、〈田中實加、山崎豐子與出版產業〉、〈寫在2016兩書的出版之後〉、〈「二二八事件」之我思、我見、我感〉〈轉型正義、政治檔案與中正紀念堂〉、〈文化別館〉、〈善利其器〉、〈相看兩不厭〉、〈上窮碧落下黃泉〉、〈一架飛機百萬本書〉、〈藏書樓不褪色〉、〈改變中國的書〉、〈有感於富裕中的貧窮〉、〈邁向資訊化社會〉、〈君子而時中〉、〈讀書人的文化光輝〉、〈文學之門〉、〈一生的讀書計畫〉、〈資訊與決策〉。

檢視本書作者從政治經濟學的論述政府與產業之間關係,讀者若對「文化創意產業」這方面有興趣,想再深入這主題的閱讀與研究,建議讀者可以對照閱讀作者在「蘭臺」出版的《文學、文獻與文創—陳天授65作品自選集》,和「元華文創」出版的《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八):文創產業與法政篇》等二書,當有助於讀者釐清政府與文化產業的關係發展。(作者現任臺北城市大學通識中心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