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安齋四談31〕臺灣「以警管警」治安史論述稿(四)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4-06-04 人氣:

〔安齋四談31〕臺灣「以警管警」治安史論述稿(四)

(全民專欄/陳天授)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爆發「太陽花事件」,學生與公民團體佔領立法院和行政院辦公室,該事件滋事者雖部分被移送法辦後判不起訴處分,從警察執行公權力,和對於社會秩序的維護,凸顯臺灣政經體制的民主鞏固與轉型有待更趨成熟和法治觀念的加強。

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籍蔡英文總統宣誓就職,臺灣出現第三次的政黨輪替,同時新政府標榜社會轉型正義為其施政的重要目標。所謂「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是民主國家對過去對獨裁政府實施的違法和不正義行為的彌補,通常具有司法、歷史、行政、憲法、賠償等面向。

亦即由政府檢討過去因政治思想衝突,或戰爭罪刑所引發的各種違反國際法或人權保障的行為,追究加害者之犯罪行為,取回犯罪行為所得之財產權利。此亦考慮「制度性犯罪」的價值判斷與法律評價。

轉型正義的目的為鞏固和保障基本人權的普世價值,以督促政府停止調查、逞處、矯正、和預防未來政府對人權的侵犯。因此,就民進黨蔡英文政府所提出「轉型正義」的論述,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揭露歷史的真相。

揭露真相是為了諒解,其核心工作:第一、是追求「正義」必須導正威權政治打壓所造成的冤案或迫害;第二、是追求「轉型」各種體系,因威權與軍事化統治所造成的扭曲,如軍人進入教育體系、新聞與文化出版的審查、或以國族中心主義的強壓各族群,並藉此記取教訓使類似事件不再發生。

2017年,蔡英文政府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執行項目包括:一、開放政治檔案。二、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三、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四、不當黨產之處理及運用。五、其他轉型正義事項。期望臺灣能夠逐漸消弭過去戒嚴、白色恐怖時期的傷痕。

然而,也引發朝野對於「正義」與「不正義」的各自解讀,致使社會存在許多的爭議。尤其蔡英文政府成立的「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標榜並非要進行政治清算,其重點並非在斬草除根,而是強調以人權為核心的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建立,以人權的包容來化解社會的對立與仇恨。

檢視蔡英文政府實施《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其委員會的組成過程,由於委員部分過於偏向政黨或意識形態的色彩,曾被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批評是「一羣沒有奮鬥史、沒有聲望、欠缺專業良心的人組成」,導致該委員會淪為政黨意識形態或個人派系利益鬥爭的工具,喪失該有的公正、客觀的立場。

「促轉會」爭論最大的議題包括:亟欲將中國青年救國團、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和中華救助總會等機構的視為國民黨附隨組織,這是假轉型之名、行真豪奪的「轉型不正義」,不但凸顯「促轉會」該執行過程,完全未顧及當年時空環境的歷史背景與變遷,讓部分人士深感有被鬥爭的氛圍,尤其是被所謂「藍營」的激烈反彈。

2019年,蔡英文政府針對與1993年通過「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草案」、「國家安全局組織法草案」、「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組織條例草案」的所謂「國安三法」,其有關的國家安全與兩岸關係的議題,分別通過「刑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國家機密保護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增訂第五條之三修正案」,「國家安全法部分條文修正案」,以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等所謂的「國安五法」。

2020年5月20日,蔡英文連任總統。12月5日,在出席「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舉行世界人權日典禮上,特別提到,四年前(2016)她宣示推動轉型正義,包括建立獨立機關促轉會、國家人權委員會、人權博物館,但要扭轉過去執政者對轉型正義的不作為,該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但在執行過程中,也遭致輿論批評。臺灣轉型正義的法制與實踐,卻是蔡英文政府以「體制暴力」方式來迫害人權,不檢討現在發生的問題,用意在鞏固政權,以確保執政的正當性,根本不識轉型正義,而是建立新黨國。

蔡英文政府成立的「促轉會」、「黨產會」等類如「東廠」單位,更被批評把「國家傳播委員會」(NCC)、大法官「東廠化」。2022年5月31日,蔡政府宣布「促轉會」的停止運作,其在臺灣轉型民主體制的具體成效如何?是否有助於國內民主政治與社會和諧的發展,形成國人見仁見智的兩極化看法。

法華暨孔雀明王經法會
重閣講堂長老悟空法師悲智菩提心花蓮祈福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