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黃自進:中日關係史 從蔣介石說起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曾采瑄 時間:2017-09-22 人氣:

黃自進:中日關係史 從蔣介石說起

(台灣TB新聞網/曾采瑄)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日前於國父紀念館,舉辦「面對中日・開創未來」講堂,邀請史學專家──黃自進,親臨現場,講授兩岸歷史與未來發展,吸引許多民眾到場聆聽。

黃自進主要鑽研蔣介石等近現代中日關係史上的代表人物。透過蔣介石一生的軍政經歷,呈現他對日本的敵我意識變化。首先,論述蔣人格形成過程中日本所扮演角色。對蔣而言,早年的東瀛留學之旅,不僅是其接受現代科技文明洗禮的起點,更是結識孫中山及加入革命陣營的關鍵。

其次,探討北伐期間日本政府的三次出兵山東,對蔣所造成之衝擊。面對日本之不願中國統一,雙方已無合作空間。但耐人尋味的是,滿洲國成立後,蔣介石以「安內攘外」政策應對之。其目的有三:一為消滅反側,二為消滅地方勢力,三為迴避對日作戰。

尤值注意者,蔣利用日本的恐共心理,爭取日本政府對剿共政策的支持,則是塘沽協定後,華北得以暫無戰事的緣由所在。及至蘆溝橋事變爆發,蔣介石與蘇聯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爭取大量軍事援助,並掌握日本防蘇心理,預測日本在中國戰場的調度戰力,奠定中國的長期抗戰基礎。

最後,蔣在抗日戰爭結束時制訂「以德報怨」政策,對保存日本領土完整及維繫天皇制度,有最直接的貢獻。這一舉動,除為戰後日本復興奠下良基以外,也影響了1950年代東亞國際政治的發展。

近代以來的中日關係,剪不斷,理還亂,錯綜複雜。特別是兩國俱受西方帝國主義侵略,為了還原蔣中正在近代中日關係史上所扮演的角色,黃自進按時間順序,分別敘述中日兩國關係史上最關鍵的時刻,也就是蔣中正評價最具爭議的議題。

九一八事變是中日兩國走向戰爭的導火線,也是評論蔣中正個人功過史上最具爭議性的議題,爭議的焦點在於「不抵抗政策」的責任歸屬,為釐清誰應該為此政策負責,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的投降風潮。

九一八事變以後國民政府的對日政策,一直是史學界的爭議性議題,「進軍華北」向來是關東軍再成立滿州國後,得隴望蜀的新目標。面對危機,蔣中正以「安內攘外」政策作對應。

全面抗戰時期的蔣中正和日本,「以空間換取時間,積小勝為大勝」是蔣中正對日軍事作戰的方略。戰後除了維護天皇制以及日本領土完整是著眼於抗衡蘇聯的遠期目標以外,蔣介石還有立即需要和日本合作的近期計畫。戰後的接收就是一明顯實例。戰後的接收,對國民政府而言,是另一種形式的保衛戰。成敗,關乎國民政府政權的安危。這是因為接收問題的順利與否,不僅關乎國共兩黨勢力之消長,也涉及到今後與友邦之間的外交關係。

黃自進:中日關係史 從蔣介石說起

▲黃自進:中日關係史 從蔣介石說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