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兒童預防過敏超前部屬 新生兒2歲前是關鍵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曾璟瑜 時間:2022-08-02 人氣:

兒童預防過敏超前部屬 新生兒2歲前是關鍵

(台灣TB新聞網/曾璟瑜)兒童過敏是許多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尤其看到孩子飽受異位性皮膚炎、甚至是過敏性鼻炎困擾,通常罹患過敏性鼻炎孩童出現症狀,家長都會誤以為是感冒,另外異位性皮膚炎,也是現在很多學童經常發的情況,醫師建議千萬不可用手抓皮膚,避免抓破皮遭到感染!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7月9日邀請林口長庚副院長黃璟隆醫師主講「兒童健康‧快樂生活」講座,以當前兒童最常見的過敏問題為題,民眾獲益良多。

兒童過敏疾病的進展就像是一首過敏進行曲,在成長道路上,持續不斷的演奏著。其進程是從出生後早期的異位性皮膚炎開始,通常見於出生後的2-3個月,大約1歲時達到高峰,與食物過敏的發生有相當的一致性,但6成孩童到了1歲左右,症狀會減緩或消失。在學齡前期,氣喘發病率升上高峰,過敏性鼻炎的發病高峰則在學齡期,兩者均傾向於過了學齡期之後依然存在。

若是過敏持續進行,第2部曲就是氣喘,最後登場的則是過敏性鼻炎。因此,如何在2歲以前阻斷過敏的進擊,讓這首過敏進行曲戛然而止,是過敏科醫師和家長們最關心的事情。

黃璟隆是國內知名兒童過敏氣喘風溼專家,成天接觸過敏病童,清楚這些小病號的過敏毛病多半和居家環境有關。愈多的裝潢、愈繁複的擺飾,就愈容易孳生塵蟎等過敏原,孩子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機率也愈高。

黃璟隆表示,現在過敏性鼻炎的情況,真的是相當嚴重,根據長庚兒童過敏科研究報告指出,每兩人當中就有一人罹患過敏性鼻炎,而兒童氣喘部分則是每十人當中就有一人確診,事實上這些症狀和感冒極為類似,因此家長必須提高警覺,要了解您的孩子是否有過敏性疾病。

過敏症狀是如何形成的?這就要從新生兒說起了。對於寶寶而言,從剛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口呼吸開始,就是個不斷奮鬥的旅程,而陪伴寶寶奮鬥的除了爸爸媽媽,就是寶寶自己的免疫系統。免疫系統擔任警戒、防禦與消滅外來病菌的責任,又可分成兩大類別:專一性與非專一性。

寶寶出生後,免疫系統慢慢建立起攻擊或耐受不同抗原的資料庫,這樣的過程若是出了差錯,反而對無害的抗原產生了攻擊反應,例如某些人對雞蛋過敏,就是他們的免疫系統將雞蛋或雞蛋的分解產物視為攻擊目標,這就是為什麼會過敏的原因。了解過敏產生的原因之後,如何預防過敏的方法也就呼之欲出了。

所謂的「過敏原」,就是當你接觸到這些物質(更準確來說是接觸到蛋白質)的時候,身體的免疫系統會感到生氣、不喜歡、討厭,並選擇以過敏的方式把它趕走,產生各種過敏的症狀。舉例來說,接觸到過敏原時,過敏性鼻炎的患者開始打噴嚏(滾出我的鼻腔)、氣喘的人開始咳嗽(滾出我的氣管)、腸胃道過敏者開始腹瀉(通通給我進馬桶)、皮膚過敏者冒出蕁麻疹(滾出我的血管,去皮膚那裡不關我的事)、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我太生氣了啊~大發炎)。

若一個人已經離開了充滿過敏原的環境,身體依然沒有立刻冷靜下來,還繼續生氣、抗議,因此症狀可以持續好幾天不消失,這就是慢性過敏疾病的「擬人化」過程。

第二種與過敏相關的「化學物質」,就無法從抽血檢驗中得知,因為它們引起過敏的段數更高,是從「基因」的層級下手破壞。比如說,當一個孩子長期吸入二手菸,香菸裡含的有毒化學物質,會直接進入血液,進而打開「過敏基因」的開關,導致過敏疾病的爆發。除了吸入的化學物質,現代人更躲不掉的,是吃進肚子裡的化學物質,包括:塑化劑、防腐劑、香精、加工零食、人工色素、食品添加物、反式脂肪……等等。 這些化學物質的危害,從懷孕期、甚至懷孕前就影響人類健康,造成的傷害更長久,影響甚至可達三代,比過敏原還可怕,也更難纏!

至於第三種因子「物理刺激」,指的是像喝冰水、進出冷氣房、洗熱水澡、震動、抓痕等等。很多人一提到過敏,直接聯想到的就是「不能喝冰水、不能吃涼性食物、早起圍圍巾、出門戴口罩、冷天不出門……」,這些因子就是冷、熱、乾、濕等等物理刺激。

這些物理刺激並不是過敏疾病的元兇,只是扮演「搧風點火」的角色,當一名患者降低生活中的過敏原與化學物質,加上正確的使用藥物之後,這些乾、冷、刮等等物理刺激,就不會再造成過敏者的症狀發作。

換句話說,物理刺激是過敏患者的「警報器」,當過敏症狀發作時,可以檢視「是否最近零食吃太多?是否過敏原在環境中又增加?還是沒睡飽?」等。把根本問題解決之後,理論上喝冰水、吹冷氣,也不會誘發劇烈咳嗽,這才是我們期待穩定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