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閱讀張道藩筆記17】《文藝創作》的戰鬥文藝精神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2-08-23 人氣:

【閱讀張道藩筆記17】《文藝創作》的戰鬥文藝精神

(全民專欄/陳天授)張道藩與中華民國文藝政策的淵源甚早,關係可溯及1932年,他擔任在南京成立「中國文藝社」的理事,和1940年12月,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下設「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的主任委員。1942年,更在「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指導下,促成設置「文藝獎助金管理委員會」,及創辦《文化先鋒》、《文藝先鋒》的刊物,以加強文藝工作,照顧抗戰期間跟隨政府撤退到大後方的文藝工作者。

1950年5月4日,由張道藩、陳紀瀅、王平陵、尹雪曼,以及王藍等人發起成立「中國文藝協會」。該會成立宗旨在配合中華民國政府「反攻大陸」的政策,並與其他親官方的民間文藝團體協力執行官方的文化政策。

《文藝創作》創刊於「中國文藝協會」成立的隔年(1951年)。張道藩於《文藝創作》的〈發刊詞〉指出:「兩年來自由中國的文藝運動,隨著反共抗俄的高潮,呈現了空前的蓬勃。無數終於民族國家的文藝作家,各自發揮其高度的智慧與技巧,創作了許多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作品,貢獻給戰鬥中的軍民同胞,使我們驚喜於中國文藝復興將隨著中國民族的復興而開拓了無限燦爛的遠景。可是,因為出版方面的困難,以及報章雜誌篇幅的限制,使得優秀的文藝作品雖然產生很多,而發表的機會始終很少。「本會自去(1950)年四月成立以來,一方面竭力獎勵文藝創作---一年來在本會激勵鼓舞之下,從事反共抗俄文藝創作者三千餘人之多,已得本會獎金及稿費作家共計四百餘人---一方面將得獎及採用之作品,向有關之出版機構及報章雜誌介紹發表,曾以《紫色的愛》、《疤勛章》,兩部小說,委託正中書局(黨營)出版,以《如夢記》一部小說,委託重光文藝出版社〔陳紀瀅創辦〕出版。以近三十萬字的小說、詩歌、文藝理論,介紹《中華》〔黨營〕、《新生》(省營)兩副刊,火炬〔孫陵主編〕及其他刊物發表;以二十六萬字的短篇小說、詩歌、劇本、鼓詞、小調等,寄往南洋、印度、加拿大、美國等各地華僑報紙發表,本會並直接印行《反共抗俄歌詞選》一種。(除各電台廣播前後約四十萬自不計外),上列印行發表數字,共計在八十萬字左右。這個數字雖不能算小,可是與本會一年來所獲之文藝作品中全部文字稿四百萬字來比例,僅及五分之一。 「本會深感文藝作品不能大量發表,不僅埋沒了作家的心血,減少思想戰精神戰的力量,且將低抑了作家們寫作的情緒,阻滯了整個文藝運動的發展。且報紙副刊,對五千字以上的作品即感無法容納,各出版機構,對於銷路較窄的作品,因成本不易回收又多不接受。本會深感很多份量較重的長篇巨著無處發表的苦悶,思維再四,決定在經濟條件極端拮据之下,自本(1951)年本月份起發行本刊,為「自由中國」的文藝作家們開創一廣大園地,為忠貞的軍民讀者,提供大批精神食糧。

「茲當創刊伊始,預期為文藝界同仁及廣大讀者告者:一、本刊為不定期刊物,至少月出一期,視各月事實需要,或能增刊。二、本刊出刊後,當精選優秀作品,另印單行本。三、本刊各期發表之創作,以本會得獎及錄取稿為主。四、本會所採用之作品,將一律予以刊出。早已成名作家的作品,有其深厚的感人力量與特殊的藝術造詣,固受讀者的歡迎。即新近成名作家的作品,也都是愛國家民族之文藝戰士心血的結晶,不失為這時代忠實的紀錄。亦必為讀者所重視。五、有關當前文藝運動之理論及對優秀作品之批評文字,特別歡迎投稿。最後,希望文藝界的同仁及廣大讀者隨時隨地賜予本刊以指導,鞭策與支持。」(引自:張道藩,《酸甜苦辣的回味》,1981年再版,傳記文學,頁95-97)。

張道藩《文藝創作》的發刊詞甚長,尤其文一開始就點出,自由中國的文藝運動,隨著反共抗俄高潮,文藝作家各自創作了許多的作品,貢獻給戰鬥中的軍民同胞,使中國文藝隨著民族的復興,開拓了無限燦爛的遠景。其旨在凸顯《文藝創作》在這動盪時代的歷史意義,及其扮演「反共文學」的重要角色。

《文藝創作》的發行,隨著張道藩院長在政壇上的起落,當其影響力逐漸式微之際。1956年底,停辦了其所主導「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的「五四獎金」,「文藝創作」亦隨之停刊,終致宣告《文藝創作》的戰鬥文藝精神已到了轉型時刻。

1961年,張道藩辭掉立法院長一職。1965年9月,「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的「五四獎金」亦已由王雲五先生擔任董事長的「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取代,張道藩只落得副董事長一職了。1967年之後,攸關國家的文藝政策與實施,更由「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文復會)與「國家文化基金會」等單位接棒了。

我檢視1950年至1956年,「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的「五四獎金」得主名單。1952年,長、短詩的得主分別由鍾雷、王藍獲得。曾以《近代西洋文藝新潮》一書,獲國軍文藝金像、文藝評論獎的周伯乃先生(照片如附),談到一段有關於他與文藝獎得主等摯友的生活片斷:

「王藍本身是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且王藍先生極為會做人,謙虛、和愛。而且文藝界有結拜兄弟,老大魏希文(小說家、國大代表、台灣省黨部常委);老二穆中南,《文壇》月刊社社長;亦是小說家,筆名穆穆;老三鍾雷(本名翟君石,人稱為十項全能,詩書畫、劇本、金石、篆刻等);老四王藍;老五許希哲(小說家、菲律賓華僑)。當年五位先生在台灣文藝界極富盛名!」

周伯乃先生繼續談到:「我所以會進中央黨部,就是鍾雷先生邀我在《中央月刊》寫稿,他向秦孝儀先生推薦的,先為特約編輯,月支車馬費1,500元,後來經過中常會通過擴大編制,我與詩人王祿松、吳建民列入正式編制;從助理幹事做起」。(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周伯乃先生以《近代西洋文藝新潮》一書,獲國軍文藝金像、文藝評論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