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陳奇祿筆記07】戰鬥文藝的朗誦詩歌
(全民專欄/陳天授)戰鬥文藝詩人的年代,我們談了覃子豪、鍾鼎文等二位詩人之後,中華民國詩人學會副理事長周伯乃又談了另一位詩人,也就是所謂「現代派」主角之一的紀弦先生(照片如附)。周副理事長說:
紀弦(本名路逾),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大陸就寫詩,以路易士、章容、青空律筆名在《現代》雜誌上發表。《現代》雜誌是以「現代書店」而來;是由戴望舒、施蟄存、戴杜衡、何其芳等人所創辦的雜誌,由葉靈鳯主編。內容有小説、散文、詩;應該說是一本綜合性的文藝月刊。
1949年,紀弦先生隨國民政府來台,任「成功中學」老師;開始與覃子豪、葛賢寧、鍾鼎文……,在《自立晚報》的〈新詩周刊〉上發表新詩。在這之前,應該說到1940年4月間,由張道藩先生領銜倡導成立的「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激勵起文藝作家、詩人的民族意識!當時,以高額的獎金鼓勵詩人創作具有中華民族意識的新詩:當時獲得該項奬金的有紀弦、鍾雷、上官予、王藍、蔣國楨、瘂弦……等人。相繼才有「中國文藝協會」、「青年寫作協會」、「婦女寫作協會」的成立;掀起一風潮,促使《文藝創作》月刊、《自由青年》半月刋、《野風》月刋的風行!
我讀到紀弦先生的第一首詩,是民國三十九年秋,標題是「先知的手杖」;「昔日,在低潮,當你們濃睡時/我用手杖敲擊着大地,引吭高歌/荒原上,我是個風度的獨行者/西沉的太陽把我的影子投得修長。」這首詩,一共有四個章節,以他慣用的自由詩的技巧,表現出具有濃厚的哲學意涵的詩。
紀弦先生畢生除了教書;就是寫詩,是台灣出版詩集最多的詩人。著有:《易士詩集》、《火災的城》、《三十前集》(以上都是大陸出版的詩)。來台後第一本詩集是1954年出版的《摘星的少年》,繼而出版《隱者》、《狼之獨步》、《檳榔樹甲集》(共有十集)、《紀弦詩拔萃》、《年方九十》等等。
我們談了「戰鬥文藝」詩人,或許應該談談之前的有所謂「反共文學」詩人嗎?周副理事長伯乃指出,「反共文學」詩人?很難認定。如果說「戰鬥詩人」,應該是我《中央》月刊的同事王祿松。周副理事長伯乃說:
王祿松詩人,是三傑作家,不但詩寫得好;也擅於書法、繪畫,可以說是三傑作家!王祿松先生特善於寫具有剛性的詩。他對我說:「他是鐵血詩人!」民國57年起,都在詩人、劇作家鍾雷先生的麾下任《中央月刊》編輯;王祿松主編傳統詩詞、繪畫;而我主編文藝版,可以說是「並肩作戰」為《中央月刊》效命!
王祿松自己也說:「我是鐵血詩人!」他的詩特別具有剛性,也擅長寫長詩!我讀過的長詩不多,最早是民國四十二年,在岡山空軍通信學校圖書館,讀過蔣國楨先生的〈庫什米忠魂〉,説是最早得張道藩先生創立的「中華文藝獎」的作品;後來讀到小說家趙滋蕃先生的〈旋風交響曲〉,總共14章,約8,800行的大型劇詩,猶如莎士比亞的劇詩,是我看過的中國最長的劇詩!1954年3月在《香港亞洲出版社》出版!趙先生説:「這是經驗、知識、悟性、智慧、情感,融滙成的詩!」附帶説一下,民國56-70年間,我倆共事在《中央日報》副刊組,他任撰述委員、我任執行編輯;幾乎天天晚間都在一起!
回過頭來談王祿松先生的詩,我認為他的詩是「自現實平面上窺視那遼闊的境界,自時代的尖端,透視人性的真性情!他像一個時代的號手,又像戰鬥序列裏的尖兵,他拿着號角,荷着槍,在戰爭的最前線;吹響「戰歌:「我慷慨地扭斷了心弦狂奏出大悲泣/我撫摸着槍的臂膀,熱吻着戰馬的櫻唇/在心的頑石上,我用熱血磨亮鏗鏘的詩句/復在大軍旗的投影下長嘯一世紀的征歌!」詩人的磅礡氣慨,具有勇士們待發的激情與壯烈,像一位跨着戰馬、披着甲冑、帶着頭盔、荷着槍;即將出征的軍人!
我在詩人文曉村《橫看成嶺側成峰》一書中,也讀到1950年代初期,對民心士氣鼓舞最大的,也是朗誦詩。1960年代之後,朗誦詩作品最多,也最受讀者喜愛的,首推被譽為鐵血詩人,或戰鬥詩旗手的王祿松。詩人文曉村先生指出,何以王祿松先生的作品,在朗誦方面,能夠廣受讀者的青睞?可能是他作品特有的,那種強烈的大我之愛和節奏感,最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吧。(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 全民專欄-07-15- 〔安齋四談57〕解讀與摘錄注藍鼎元《平臺紀略》
- 兩岸藝文-07-15- 新住民開畫展 「嵐」雙個展 紀錄台灣最美風景
- 綜合新聞-07-15- 山達基志願牧師巡迴帳篷,提供防疫知識與問題
- 兩岸藝文-07-15- 重南書街特色繪本教室、二手書交換爆滿
- 地方新聞-07-13- 夏日到台北世貿桃園館玩一夏 親子Fun玩首選.最
- 地方新聞-07-12- 花蓮縣金針花季8月10日開跑 赤科山 六十石山花海
- 產業新聞-07-12- 醫療廢棄物回收亂象叢生 政府部門是最大幫兇
- 企業報導-07-12- 最懂台灣人的郵輪 - 名勝世界壹號 絢麗啟航 分齡
- 地方新聞-07-12- 八里港灣嘉年華 2024 探秘海巡 新北與市民共度
- 地方新聞-07-12- 台北國際夏季旅展開幕 新北力推「河海音樂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