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閱讀陳奇祿筆記10】琦君的《三更有夢書當枕》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2-09-13 人氣:

【閱讀陳奇祿筆記10】琦君的《三更有夢書當枕》

(全民專欄/陳天授)1950年代,當處動員戡亂戒嚴體制的初期,「中國文藝協會」理事兼文藝活動組長、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總幹事、《幼獅文藝》月刊主編的劉心皇先生,他從反共文學或戰鬥文藝的角度,認為當時期有許多女性作家的作品,寫的都是偏重在生活的周邊瑣事,或家庭情感的描述。

曾任「道藩文藝基金會」副董事長周伯乃特別針對那時代女性作家的看法,表示了他個人的觀點:

在那個年代,婦女們都比較保守、含蓄、內瀲;當然不可能與久經沙場的男作家一樣寫的國破家亡、浪蕩江湖的作品!

或許,我們可以說,1950年代「反共文學」在戰鬥文藝政策的氛圍之下,所謂1960年代「現代文學」、1970年代「鄉土文學」,和1980年代「女性文學」,仍在尋找其萌芽和發展的時機,而且它們是相互交織出現的開出燦爛花朵。

回溯在我的青少年學生時代,愛讀過琦君女士的散文作品《煙愁》。當時是非常暢銷的散文集,再版又再版,出版社一家又換一家,仍是再版不斷。出版社先是「光啟出版社」於1963年印行,後來改由「書評書目出版社」出版;1981年,「書評書目出版社」結束營業,轉由「爾雅出版社」的重新排版。琦君散文的吸引讀者,是她文字的使用是那麼簡潔流暢;書寫的故事內容又是那麼平凡近人。

像她在《煙愁》書中〈煙愁〉描述的,就是她們家中父叔輩們的抽香菸故事。又,〈何時歸看浙江潮〉一文,寫的是琦君母校之江大學的景色,和懷念當年苦心培育她的老師們。故鄉、母校、師恩,還有傍晚時分,她特別喜歡散步的錢塘江濱,盡是引人遐思:「何時歸看浙江潮」的濃濃鄉愁。

周伯乃先生提到他所熟識的琦君大姐,他說:

琦君(本名潘希珍),浙江省永嘉縣人。以散文飲譽國際,作品不多。我所拜讀過的有:《琴心》、《溪邊瑣語》、《煙愁》、《紅紗燈》,以及她在民國六十四年七月間,親筆簽名送我的《三更有夢書當枕》(照片如附1、2),是台北極富盛名的「爾雅出版社」出版的;共同納入26篇散文,都是寫她自己所熟悉的事情,文筆流暢、清新而質樸,讀起來似行雲流水。

師範大學教授鄭明娳談到琦君的散文説:「無論寫人、寫事、寫物,都在平常無奇中含藴至理,在清淡樸實中見出秀美;她的散文,不是濃妝豔抹的豪華貴婦,也不是粗服亂髪的村俚美女;而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閨秀。」

琦君大姐是標準型的女性作家,她的散文都是描寫她所屬悉的周邊事情,文筆流暢,一點也不會感到晦澀難懂,也沒有矯揉做作;刻意雕琢的詞彙。曾任中國國民黨婦女工作委員會主任錢劍秋博士(中國第一位留美法學博士);在琦君大姐的《溪邊瑣語》一書序文中說:「身邊瑣事,隨手拈來,都成錦繡文章,放手寫去,全是快人快語。其中最可貴的是一片醇厚的意境。」

這正説明琦君大姐為人敦厚樸實的性格。我與她見面的次數不多,但每次見面都覺得很親切,就如大姐見到弟弟一樣。她和艾雯大姐一樣,見到總是「伯乃老弟」的稱呼!

據「爾雅出版社」出版社創辦人隱地指出,這本《三更有夢書當枕》從出版至2006年6月為止,已經印出71版、逾14萬冊;還有短篇小說《菁姐》、《錢塘江畔》等作品,亦都受到很多讀者的喜愛。

琦君女士的另一篇散文名作〈髻〉,細膩描寫身為元配母親,和姨娘梳髮髻的不同樣式和習慣,凸顯元配和姨娘在受父親疼愛關係之間的差異。琦君女士在文章裡,更要表達的是對於父親的過世,和姨娘的年華老去,反而讓母親和姨娘的相處逐漸融洽,來顯現人間愛的一種正能量,是一篇有鼓舞人性光輝的文章,很值得介紹給大家,尤其是對年輕人的啟發作用。

琦君女士筆下的「父親」、「爸爸」,其實指的是她「大伯父」潘國綱。「母親」、「媽媽」指的是她的「大伯母」葉夢蘭。由於琦君女士1歲失怙,4歲喪母,之後的生活與教育全靠伯父母的照顧長大,讓她感受對於人生真情真愛的特別珍惜。琦君女士對自己的寫作,說「她不擅於想像、不會編故事,只能寫樸素的自傳性小說」。2001年,徐立功和編劇夏美華合作改編自琦君的著作《橘子紅了》,這部正是琦君女士的半自傳小說。

據我了解,1980年代初期,當時在木柵青邨國民黨黨籍資料室工作的同事,她們談起琦君女士,有段非常短的時間,曾在這資料室幫忙整理繕寫卡片工作的情事。或許,是因為她特殊的出身背景,讓她願意為黨國多付出心力;也或許,她需要賺取一點零用金,貼補家用。

我推測這段時間應該是在她旅美回台後,也同時在中央大學中文系兼課的期間。琦君女士隨夫移居美國多年。2004年,當她和先生回台灣定居,遺憾的是,2006年,她不幸過世,享年90歲。家屬依其遺願,骨灰及遺物運返溫州老家「琦君文學館」,真的落葉歸根大鄉土了。

琦君女士先後得過中山文藝獎、金鼎獎、國家文藝獎。也因為曾長期在中央大學兼課。2017年,中央大學中文系「琦君研究中心」與中央大學圖書館,還特別共同策劃「琦君百歲紀念講座」活動。分別邀請許惠玟、宇文正、朱嘉雯等學者專家來參與盛會。(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