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閱讀陳奇祿筆記11】艾雯的《漁港書簡》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2-09-14 人氣:

【閱讀陳奇祿筆記11】艾雯的《漁港書簡》

(全民專欄/陳天授)周伯乃先生談到他任《中央》月刊文藝版主編時,與散文作家艾雯女士之間的互動和交往情形。他說:

艾雯(本名熊崑珍),江蘇蘇州人。滿口蘇州國語,我們相識很早,大概是1970年間,我主編《中央》月刊文藝版時,邀請她替我們寫稿,她滿口答應。她一向以散文為主創作,著有《小樓春遲》、《漁港書簡》、《曇花開的晚上》、《艾雯自選集》、《倚風樓書簡》、《綴網集》、《浮生散記》等等。還有很多被選入其他選集,如《中華日報》印行的《花雨散文選》。

艾雯畢生以散文主柱創作,非常嚴謹,文字精湛細膩。譬如在《一品紅》中寫道:「當歲冬至,百花凋零,與一品紅差不多時間開放的,有高雅雋美的菊花,祇是大多栽種在花園花圃中;有高潔不凡的梅花,不過都傲岸開放在山陬深院,唯有一品紅,最是洒脫不羈,隨遇而安。始終帶著無限的歡欣,興高采烈地翩舞於冬日的陽光下,招展在凜冽的冷風裏。」

艾雯大姐的散文,無論寫景,寫物、寫事,都帶有濃厚人情味與哲理意涵。我曾經在拙作《情愛與文學》一書的序言中說:「寫詩要用情,寫散文要用愛,寫小說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譬如艾雯大姐在《漁港書簡》(如圖1)一書,第一篇就是「無盡的愛」,寫給她母親的信。她深深地寫着:「當你尋見了世界上有一個人,認識你、知道你,愛你都千百倍的勝過你自己的時候;你怎麼不感激,不流淚,不死心塌地的愛她,而且死心塌地容她愛你!」

世上唯有母親的愛是永遠報償不完的,人生最美、最可貴的莫過於母親的愛,她是用十個月的心血灌注你結晶的生命!所以,母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她呵護着你、小心翼翼地保護着你;天氣冷了,怕你愛寒受凍;天氣熱了,又怕你灼熱、中暑!艾雯大姐說:「我是由一隻笨拙卻是忠實的筆寫出自己真實的感情,寫出自己所感受和接觸的、以及對一切善與美的渴慕和憧憬!」

艾雯、張秀亞、胡品清等等都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都是屬於抒情散文的作家,作品令人百讀不厭,常常會令你廻腸蕩氣的散文,拿起來就不忍放下的作品!我和艾雯大姐最後一次見面,是民國九十年間,我在文化大學董事會任秘書,她從山下上學校來看我,因為她住在士林忠誠路,有公車262直接到學校,我陪她見了文化大學的董事長張鏡湖先生及林彩梅校長,我倆還在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的塑像前拍照(如圖2)。

周伯乃先生主編《中央》月刊文藝版,周先生自己寫稿,也邀請艾雯等女性作家寫稿。對照之下,讓我想起1950年代開始,聶華苓女士的主編《自由中國》雜誌文藝版,她自己寫文章,也邀請其他作家寫稿。比較特別的是,當時的《中央》月刊代表的是執政黨立場,而當時《自由中國》雜誌是主張爭取言論自由,是比較站在政府對立面的。因此,在刊登某些作家和其作品的尺度上是顯然有別。

1955年,聶華苓女士在明華書局出版了短編小說集《翡翠貓》;1963年,在「文星書店」出版了《一朵小白花》。根據聶華苓在其回憶錄《三輩子》的書中指出,她在1974年以後,就不能回台灣了,作品早就不能在台灣出版了,是上了警總的黑名單。

1976年,她所描述女性人格分裂的長篇小說《桑青與桃紅》,在台灣當然不受到當局的歡迎,遂由香港的友聯出版社出版。1987年,台灣解嚴。1988年,她透過《中國時報》董事長余紀忠的協助,才得以順利回台,她感慨的說:「政治在我眼中,是一場又一場的戲。」

誠如陳芳明教授在《台灣新文學史》(上)一書中指出,同時期的女性作家,縱然也在呼應官方文藝的要求,卻並不在意重大歷史事件與主要英雄人物的經營。她們顯明的空間感取代了男性作家的時間意識。

這也是我們在審視和閱讀,當期女性作家如畢璞、琦君、艾雯、聶華苓、張秀亞等作品時,其所在凸顯該時代女性文學的特色與歷史意義。(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