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陳奇祿筆記22】三談沈從文筆下的鄉土意識
(全民專欄/陳天授)詩人周伯乃先生三談了他心目中所敬佩小說家沈從文的「鄉土意識」,他指出: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胡適的白話文學,掀起一陣旋風式的文藝思潮;徐志摩的西洋浪漫主義的新詩跟著崛起,陳西瀅(本名陳源)相繼在《晨報》副刊、《新月》月刊,在北京文藝界風行一時;同時影響到從湖南鄕下去北京不久的沈從文的小說創作走向。
夏志清先生在〈沈從文的短篇小說〉(文學的前途,如照片1)一文說:「沈從文的小說,代表着藝術良心和知識份子不能滛不能屈的人格。」接着夏志清先生非常中肯地說:「沈從文是個寫作非常用心、不斷求進步的短篇小說家。一開始時,他大概還沒有到寫小說原要顧慮到那麼多技術性的東西。他常常在文體與主題上做着各種不同的試驗,寫了一連串的短篇小說,有好的,有壞的,更有寫後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
周伯乃先生繼續指出:
其實,沈從文自始至終都是以他自己身邊的朋友、事情為主柱作為寫作的題材,他不知道創作技巧、寫作方向,只知道那些發生他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忠實呈現出來。但他曾苦讀過一些古籍,甚至於連《辭源》都讀,這也就是他能夠基本運用詞彙來寫小說的原因,不是只在講故事!沈先生對事物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感性認識及記憶力特強!他的小說,只是他所熟悉了事情、人物行為舉止;經過他的質樸文字呈現出來,沒有刻意用形容詞來形容或誇張事件,或者刻劃小說人物的特性!
夏志清先生說:「大概是由於缺少正統訓練之故,他常出怪主意,在小說中往往不問情由加插了一大段散文式的按語的描述。」我現在就沈先生的《乾生的愛》短篇小說中,引述一段文字「照普通學制的算法,一個中學三年級的男學生,身體是發育到可以同一個女人拚糾纏的時節了,女人呢?則中學二年級也夠數。並且近一些科學家、美學家,又正為青年人出了不少好書,如像愛的法寶一類指示青年人所走的方向又像極正確的書,這類書就可以幫助他早熟。」
像類似的說白,純粹是散文的語言。而出現在沈從文的小說中很多。沈從文的小說絕大多數;都是敘述農村及農村族群的社會背景的小說。他也曾讀過很多翻譯小說,但他的成功是多讀、多寫,堅持自己的信念寫自己熟悉的題材。他的小說沒有虛構的故事。夏志清先生說:「沈從文對人類的純真的情感與完整人格的肯定,無疑是對自滿自大、輕率浮躁的中國社會一種極有價值的批評。」
2006年7月7日,《聯合報》(如照片2)登載,夏志清以85歲高齡,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於1961年完成《中國現代小說史》,讓中國現代小說進入美國學術殿堂。這本鉅作不但讓夏志清成為美國研究中國文學的重量級人物,也因他的極力推崇,讓張愛玲、錢鍾書、沈從文等作家登上世界文學舞台。2014年1月1日,《中國時報》登載(如照片3),夏志清尤其是給被忽略的沈從文、張天翼高度評價。
周伯仍先生的評論:「沈從文自始至終都是以他自己身邊的朋友、事情為主柱作為寫作的題材,他不知道創作技巧、寫作方向,只知道那些發生他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忠實呈現出來。」這句話也讓我想起作家章詒和女士,她自認寫的不是歷史或文學,而是故事,她不寫不認識的人,根據材料寫沒意思,認識了才有她的感情和感覺。沒有東西是屬於你的,除了兩樣東西。你的生命和你的情感。
章詒和女士的寫自己最熟悉的人事物,猶如沈從文的文風和氣節。沈從文過世時,張充和先生給他的輓聯是這樣寫的:「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這是對沈從文的一生做了最佳的寫照。(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 名人演講-08-07-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祕書長洪惠博士:良禽擇木-個
- 全民專欄-08-07- 〔臺灣政經發展史稿12〕荷西統治台灣時期政經發
- 綜合新聞-08-06- 「2024 IEYI 世界青少年發明展」國際賽,台北市市
- 綜合新聞-08-06- 我國拳擊選手林郁婷參賽資格受國際奧會正式公
- 綜合新聞-08-06- 師大附中管樂揚威國際 樂聲悠揚
- 綜合新聞-08-06- 閱讀教育交流 歡迎越南中部閱讀推廣計畫台灣參
- 綜合新聞-08-06- 古亭國小《BIG-讓孩子拯救世界》觀影活動,衛福
- 地方新聞-08-06- 高師大攜手馬來西亞董總 推動數位教育資源共享
- 綜合新聞-08-06- 輔導經驗薪火傳承 促進學生自治扎根發展
- 綜合新聞-08-06- 接軌國際數位學習 邁向AI教育新時代 教育部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