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愛誠園散記43〕台灣警政發展史綱(十四)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3-02-09 人氣:

〔愛誠園散記43〕台灣警政發展史綱(十四)

(全民專欄/陳天授)陸、結論與展望

一、研究台灣警政發展史的時代意義

我整理這篇〈台灣警政發展史綱〉,採用的不是正統或主流「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因為,我沒有去強調第一手資料,和加入史觀的具批判性。我應該這麼說,我是從圖書館學的傾向結合「應用史學」與「地方學」,從分析地理歷史政經社文的角度,來探討台灣警政發展史的「歷史警學」。

從而將台灣警政發展史的歷史分期為:前現代台灣傳統警政時期(~1895)、現代台灣軍管警政時期(1895~1987),和後現代台灣警管警政時期(1987~迄今)等三個重要時期,並就這三個時期的分述每一階段警政發展。

承上述,拙作〈研究臺灣傳統治安史時期的時代意義〉(參閱:《警大雙月刊》181期,這片如附)。將前現代台灣傳統警政發展時期,依其所指涉警政發展史的時間,細分為原住民、荷西、鄭治(東寧)、清治等四個階段治安的歷史文獻分述:

(一)研究原住民村社治安階段的主要歷史文獻凸顯在:1.陳第〈東蕃記〉。1603年(明萬曆31年),他隨沈有容追剿海寇,渡海到台灣之後的踏查台灣土地所留下的重要歷史紀錄,具有「最古的台灣實地考察報告」的特點,可謂其留下描述17世紀初台灣警政或治安議題的第一手文獻。

2.甘為霖(Rev.William Campbell)《素描福爾摩沙:甘為霖臺灣筆記》。1871年(清同治10年),甘為霖來台灣傳教,他用心記載了19世紀中葉台灣原住民族詳實的生活,時間一直延續到日治台灣的917年為止,書內對於原住民族如何周旋於日本人和漢人,而衍生的村社治安議題。

3.柯志明《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該書對於原住民地區雖設有通事一職,但仍屢屢發生徵稅所造成欺壓事件的描述,提供了不少社會治安的題材。

(二)研究荷西階段商社治安的主要文獻凸顯在:1.江樹生譯注《熱蘭遮城日誌》,共四大冊。是17世紀以荷蘭文撰寫荷蘭東印度公司治理台灣的重要內部文件。記述1624至1662年熱蘭遮城的位居台灣政治經濟中心。第一冊的日誌,主要是荷印公司如何通商中國,如何展開掠奪台灣,以及海上常發生戰爭,或遭遇搶奪的治安事件。第二冊的日誌,這段期間荷蘭人打敗淡水、雞籠一帶的西班牙人,降服眾多的原住民村社,以及召開「地方議會」的重要紀錄。第三冊的日誌,除了詳細記錄台灣遭受蝗蟲災害事件之外,另外提供發生於1652年郭懷一治安事件經過的詳實原始文獻。第四冊的日誌,是記錄荷印公司統治台灣最後的狀況,尤其記載鄭成功率領大軍來到鹿耳門,一直到東寧王國與荷印公司的交戰、勸降、佈署、情報、決戰、談判,與締和停戰的經過。

2.程紹剛譯注《荷蘭人在福爾摩莎》。內容是從《東印度事務報告》中選出有關福爾摩莎部分譯成中文,並可以與《熱蘭遮城日誌》對照閱讀。3.揆一(Frederic Coyett)及其同僚合著的《被遺誤的臺灣》。是當事人說明與鄭成功自1646年起交鋒經過,這是作者為自己辯護為何未能守住台灣所做的解釋,不過我們可以從中了解當時台灣治安環境的變化。

4.另外,達飛聲(James W. Davidson)《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鄭維中《荷蘭時代的臺灣社會──自然法的難題與文明化歷程》,歐陽泰(Tonio Andrade)《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與《決戰熱蘭遮:歐洲與中國的第一場戰爭》,以及鮑曉歐(Jose Eugenio Borao)《西班牙人的臺灣體驗(1626~1642)―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志業及其巴洛克的結局》等文獻。

(三)研究鄭治軍墾治安階段主要文獻凸顯:1.江日昇(升)《臺灣外記》。本書雖有小說性質,但內容係江日昇的父親江美鰲原為鄭成功家族鄭彩翊部下,江日昇自幼從父,對鄭氏家族甚為熟悉,透過父子口傳方式,江日昇的《臺灣外記》填補了許多鄭氏治台階段史料的不足。

2.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與《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二書,除了記述荷西和鄭氏統治台灣階段的歷史之外,對於該階段漢民族移民台灣,開墾土地所引發治安議題多所著墨。

3.江樹生譯注《梅氏日記》,是保存1661年4月30日至1662年2月9日,鄭成功收復台灣時,作者在台灣的日記。梅氏曾參實地與翻譯工作,並協助鄭成功測量屯墾土地,記載了當時所引發的治安議題,填補了《閩海紀要》、《從征實錄》、《海上見聞錄》等未能詳敘鄭成功驅走荷蘭人經過的缺憾。

(四)研究清治移墾治安階段主要文獻凸顯在:1.郁永河《裨海紀遊》,共分三卷。〈卷上〉寫郁永河於1697年(清康熙36年)2月底,抵達台灣時的遭遇,以及其從大漢沙文主義論述漢人移民來台,開墾土地的不斷與原住民產生衝突;〈卷中〉寫4月由台南府城出發,一直到達淡水河硫磺地的經過;〈卷下〉寫煉硫、取硫的經過,直寫到10月採硫工作完成,搭船離開淡水河,經台灣海峽,回到省城福州。《裨海紀遊》也特別提到當時台灣移民墾殖社會盛行的賭博風氣。

2.戴炎輝《清代臺灣之鄉治》。該書充分運用《淡新檔案》,整理了墾隘、保甲、團練及清庄聯甲如何影響於自然街庄及聯庄,對於地方治安組織有非常深入的探討。

3.另外,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共三冊)的有關地方自治行政、保甲及團練、治匪政策,許雪姬《北京的辮子──清代臺灣的官僚體制》的論述清治台灣統治體制,陳其南的《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陳紹馨的《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王世慶的《清代臺灣社會經濟》等論述。(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