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誠園散記64〕我的「人生瑣記三部曲」
(全民專欄/陳天授)我在【全民專欄】的文字書寫已經連續多年,我總認為自己在寫作的那時刻,便是主宰了自己的命運,我嘗試在字裡行間能夠尋找到自己孤獨心靈的歸宿。雖然我的人生已到了古稀年紀,但我的閱讀、教學、學思與書寫從未間斷,仍繼續保持撰寫專欄的機會,來回視自己走過的足跡,翻閱一頁頁生活的時光記憶。
檢視了我在專欄發表的文字,從最早的「拙耕園瑣記」、「嘉南記憶」、「蟾蜍山瑣記」、「溫州街瑣記」、「閱讀胡適筆記」、「閱讀張道藩筆記」、「閱讀葉公超筆記」、「閱讀陳奇祿筆記」,到「愛誠園散記」等等的自述性文字。
從這些專欄文字中,已逐漸書寫完成了我部分人生不同階段生活的「人生瑣記三部曲」。第一階段的居家歲月生活,大抵是屬於1970年代中期以前,以我青少年時期大部分居住在台南後壁老家「拙耕園」為主的求學生涯,活動的地區大部時間都在有「府城」之稱的台南,和有「諸羅城」之稱的嘉義。所以,我就把對它的記述文字稱之為【雙城邑瑣記系列】。
第二階段的居家歲月生活,大概是在1970年代中期以後到2004年,以我結婚立業時期定居台北市羅斯福路3段台灣大學附近「溫州街」為主的上班族生涯,我把對它的記述文字稱之為【溫州街瑣記系列】。
第三階段的居家歲月生活,大部分是屬於2004年以後迄今遷居羅斯福路5段萬隆捷運站「蟾蜍山」下附近為主的教書生涯,我把對它的記述文字稱之為【蟾蜍山瑣記系列】。
我的「人生瑣記三部曲」之一的【雙城邑瑣記系列】,包括:已經交由「方集出版社」出版紙本和電子書的《我的百歲母親手記—拙耕園故事》、《台南府城文化記述》,《稻浪嘉南平原》、《流轉的時光—台南府城文化風華》,和《紀事下茄苳堡—台南府城歷史情懷》等五書。
我的「人生瑣記三部曲」之二的【溫州街瑣記系列】,包括:已出版《近代名人文化紀事》(電子書),編輯紙本中的《筆記與對話—台灣百年雙源匯流文學的淒美絢麗》、完成初稿的《近代學人論著記述》、《我見證的台灣本土化》、《我見證的台灣民主化》等五書。
我的「人生瑣記三部曲」之三的【蟾蜍山瑣記系列】,包括:已出版電子書的《文創漫談》、《生命筆記》、《生活隨筆》、《兩岸論衡》,和現在本專欄登載的《愛誠園散記》等五書。
上述紙本(含電子書)已經交由「方集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百歲母親手記—拙耕園故事》、《台南府城文化記述》,《稻浪嘉南平原》、《流轉的時光—台南府城文化風華》、《紀事下茄苳堡》,其各書的〈序言〉亦都已收錄在《紀事下茄苳堡—台南府城歷史情懷》(如附照片)一書裡。
目前電子書《近代名人文化紀事》、《文創漫談》、《生命筆記》、《生活隨筆》、《兩岸論衡》亦已經交由HyRead電子書服務平台,提供讀者服務。
未來,希望我在【全民專欄】的文字,可以全部出齊紙本和電子書,提供讀者方便閱讀。如果有機會和時間的話,我真願意能將其寫成典藏版《雙城邑瑣記》、《溫州街瑣記》、《蟾蜍山瑣記》等三書,記錄我的「人生瑣記三步曲」,並來見證國民政府來台之後發展的歷史。(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 課程活動-09-10-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49》系列第九場公益講座資訊
- 全民專欄-09-10- 〔臺灣政經發展史稿36〕大清統治時期政經發展(
- 兩岸新聞-09-09- 2024兩岸媒體 “津”彩同行活動在天津啓動
- 兩岸新聞-09-09- 歷史名城黄崖關長城專家稱為〞中國萬里長城之
- 頭版新聞-09-09- 移民署攜手大專院校助境外生適應在臺生活
- 社會新聞-09-09- 基隆監獄中秋送愛進監所舉行更生團契義演
- 政治經濟-09-09- 北院羈押柯文哲民眾黨發動二萬人集會開講
- 地方新聞-09-09- 新北社區治安研習觀摩圓滿落幕 鳶山里引領治安
- 地方新聞-09-09- 環狀線板橋站隔音牆改造啟動 夜間燈光秀將成
- 地方新聞-09-09- 新北觀旅局攜手企業深澳海岸淨灘 清除55公斤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