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安齋續談07〕二戰前後蘇新與吳新榮的社會文學意識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3-08-08 人氣:

〔安齋續談07〕二戰前後蘇新與吳新榮的社會文學意識

(全民專欄/陳天授)在日治時期文學意識的歷史洪流中,特別是蘇新與吳新榮二人,我發現他們不但同是1907年11月的同年同月生,而且還是臺南的小同鄉;更難得的他們曾同是遭遇歷經日本的殖民統治,與都曾先後赴日本唸書,二人具有相同生活的成長背景。

1907年11月,蘇新出生於臺南廳蕭壠堡(今臺南市佳里區)人。1924年(大正13年),被臺南師範學校退學,後進入日本東京私立大成中學就讀,之後轉入東京外語學校。1907年11月,吳新榮則於出生於臺南將軍鄉(今臺南市將軍區)人,是在1925年(大正13年)負笈日本,進入岡山金川中學就讀,1928年考入東京醫學專門學校。

蘇新與吳新榮在日本求學期間,二人都曾經加入過臺灣留學生在東京所成立的「臺灣青年會」,也多少都受到文學意識與左翼思想的影響。儘管左翼思想與運動在臺灣發展的時間不長,但對於臺灣社會在當時殖民統治下的影響卻是廣大而深遠。

戰後國共內戰,以及1947年「二二八事件」之後,乃至於蘇新的從香港內渡大陸,與吳新榮在臺灣的後來加入中國國民黨,致使二人後來選擇發展的方向有異,一位在中國大陸,一位留在臺灣,他們各經歷了不同的際遇,乃至於分道揚鑣。

1927年(昭和2年),蘇新加入東京「臺灣青年會」附設之「社會科學研究部」,就是左翼臺灣留學生聚會的場所,也是日本共產黨的外圍組織。1928年4月,臺灣共產黨成立時,這個「社會科學研究部」後來就轉為臺灣共產黨東京特別支部的組織。

1927年臺灣文化協會的左右分裂,與1928年臺灣共產黨的成立,凸顯了臺灣反殖民運動已經注入共產主義階級運動的色彩,也正是把左翼運動帶進組織化的階段,「臺灣革命」與「臺灣獨立」的主張也逐漸浮現。1928年,蘇新在日本加入日本共產黨,並在參與東京《臺灣大眾時報》編輯工作之後的3個月,將其黨籍轉入臺灣共產黨的東京特別支部,並參與該單位的組織活動。

1929年2月,蘇新回到臺灣。1929年,吳新榮則是以擔任「臺灣青年會委員」身分,受到日本共產黨第二次被檢舉的所謂「四一六事件」牽連,被拘禁於淀橋警察署近1個月。1932年,學校畢業後,即進入山本宣治紀念醫院服務,9月回到臺灣。

1929年2月,蘇新回到臺灣以後,在宜蘭太平山當伐木工人,編有《礦山工人》,鼓動工人運動。1930年10月,在臺灣共產黨的松山會議上成立「臺灣赤色工會」。臺灣共產黨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能夠支配其他團體的政治活動,而且也在於它提出的「臺灣民族」、「臺灣革命」、「臺灣獨立」概念的政治主張,是最前進的比較能夠貼近於當時社會氛圍。

1931年,臺灣共產黨分裂。蘇新成立「改革同盟」,出任臺灣共產黨宣傳部長,成為臺灣共產黨的領導人之一。5月31日,在臺灣共產黨第二次臨時大會中,蘇新強力主張必須開除謝雪紅;6月,日警展開大搜捕;9月,蘇新被捕入獄,判刑12年。1943年9月,蘇新出獄回到佳里結婚後,一度曾進入吳新榮的油脂工業會社任專務。1946年以後,蘇新離開臺南佳里的故鄉,到臺北開拓新生活。

1932年9月,吳新榮回到臺灣以後,在佳里鎮叔父開設的佳里醫院工作,並從事文學創作,發起成立「佳里青風會」。1935年,參與「臺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被推為「臺灣文藝聯盟第一次大會」選舉委員及宣言起草委員。

1939年,當選佳里街協議會員。1941年,擔任保證責任蕭壟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監事。1942年,參加臺灣奉公醫師團臺南支部、及擔任臺灣文藝家協會臺南州地方理事、應張文環之邀加入《臺灣文學》。1943年1月,與蘇新赴彰化探視重病的賴和。1944年7月,吳新榮四子吳夏雄拜蘇新夫婦為「契父母」。

1945年9月18日,吳新榮起草里門青年同志會會則,此會旨在建設佳里及北門地區的新文化,為政治團體的外圍組織;21日,蘇新自北返,謂已會見奉命籌組三民主義青年團臺灣區團的張士德上校。

這段期間,蘇新曾參與《政經報》、《人民導報》、《臺灣文化》等刊物編輯任務,並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臺灣分部。1945年9月23日,吳新榮與蘇新、楊榮山等人赴臺南,一同拜訪韓石泉,求其協助發展「三青團」,吳新榮並與蘇新赴基督教會向臺南學生聯盟說明組織「三青團」的重要性。11月3日,吳新榮偕蘇新訪張士德,談「三青團」的組織問題;12月1日,吳新榮與諸同志赴臺南參加「三青團」的入團;23日,「三青團」編組為中央直屬臺灣區團部籌備處臺南分團北門郡青年服務隊。

1946年4月4日,吳新榮致函蘇新,表示決心競選省參議會議員;20日,吳新榮加入中國國民黨。6月16日,國民黨為收攬在日治時期「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民眾黨」、「臺灣共產黨」的重要成員,策畫成立「臺灣文化協進會」,由游彌堅出任理事長,蘇新出任理事,還身兼宣傳組主任,嗣後更接掌《臺灣文化》的編務,並推出《魯迅逝世十周年特輯》,似乎意含其傾向左翼思想語文學的批評國民黨政權。

1947年1月,吳新榮北上,赴「臺灣文化協進會」拜訪蘇新。1947年2月28日,臺灣不幸爆發「二二八事件」;3月,吳新榮擔任「臺南縣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總務組副組長;卻發生在3月14日開始逃亡的情事;4月26日,吳新榮向臺南市警察局辦理自新手續;6月,獲釋。

「二二八事件」爆發後,蘇新在赴香港之後,與謝雪紅、楊克煌等人在當地共同創立「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並主編創盟刊物《新臺灣叢刊》。蘇新自謂其曾受蕭來福(筆名蕭友山)的領導,再上層領導為蕭瑞發,更上層領導則為臺灣最高負責人蔡孝乾。蘇新則負責指導王添灯及林日高。蘇新曾經以筆名「莊嘉農」出版《憤怒的臺灣》一書,記述臺灣爆發「二二八事件」的始末。

1949年3月,蘇新從香港啟程前往北京,先後在中共中央統戰部、中共中央華東局、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工作,特別是負責對臺廣播的部分。1977年,中共文化大革命時期蘇新遭下放,1978年獲平反,之後曾擔任全國政協委員、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常務理事、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理事等職。1981年病逝於北京。

吳新榮則是在1952年出任台南縣文獻委員兼編纂組長,主編《南瀛文獻》。1954年10月,吳新榮受到被指為共產黨的李鹿案牽連再度被捕,繫獄4個月又2日,1955年2月獲釋。4月接縣政府之復職令,到文獻會報到辦公。1960年,完成《臺南縣志稿》。並連續編印《震瀛隨想錄》等書。1967年,死於心臟病。(參閱拙作《臺南府城文化記述》,照片如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