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腸胃到筋骨 中醫師提出治療選擇 精準治療效果好
(台灣TB新聞網/記者陳明宗)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廿 四日舉辦記者,中醫師指出,民眾就醫選擇更多元!傳統脹氣便秘都是吃止痛、軟便劑、通便藥,現在中醫也有精準治療效果好。
員榮醫院中醫部醫師林親怡表示,中醫在應對脹氣與便秘問題上具有許多優勢。從中醫辨證論治的角度來看,脹氣與便秘通常是由於臟腑功能失調和氣血津液失衡所引起,例如氣虛、血虛等。中醫在治療腸胃問題方面的手段多樣,包括中藥內服、針灸以及外治法。研究顯示,中醫療法在提升生活品質、改善布里斯托糞便形態、降低復發率及縮短排便時間等方面均有顯著療效,若採用多管齊下的方式,效果更佳。
醫師林親怡強調,中醫治療具有高安全性和低副作用,能夠提供個人化的診療,尤其在寒症與虛症的情況下更具優勢。中醫不僅著重於緩解眼前的不適,還致力於「注入腸力」,恢復腸道的正常功能。許多案例顯示,患者在中醫治療下排便更順暢,情緒獲得改善,對於長期便秘者,中醫提供了一個安全且有效的選擇。在治療過程中,醫師會排除器質性病變,並針對焦慮、生活作息不規律等因素進行治療,以提升生活品質。
同時,關節退化 筋骨痠痛也可以看中醫!中醫與筋膜科學融合之後,開啟健康新篇章。
和美東方中醫診所副院長翁銘佑提醒國人「痠痛看中醫」,分享中醫「以痛為俞」理念與現代筋膜系統研究的結合,揭示疼痛管理的創新途徑。過去總把疼痛與發炎畫上等號,會中強調,疼痛是身體自救訊號,透過針灸、推拿等中醫療法,結合筋膜鬆解技術,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循環,有效緩解慢性疼痛,提升組織修復與免疫功能。
研究顯示,針灸對骨關節炎的療效高於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且安全性更高,副作用低,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可行選擇。筋膜系統作為人體連續網絡,與中醫筋經、經絡高度對應,透過按壓與針灸刺激,能改善局部酸中毒、代謝廢物堆積,進而減輕疼痛與肌肉緊張,修正力學結構。長期規律治療更可逆轉關節炎、改善循環效率。
中醫千年由實務治療的回饋繪製出了穴道、經絡圖,就如同美食地圖,是疼痛治療的米其林指南,台灣嚴謹訓練的中醫師就是你身體最好的導遊,陪你從根本化解擾人的疼痛。
翁銘佑醫師呼籲民眾重視身體訊號,避免過度依賴消炎藥,應與中西醫師配合,建議每年或每季接受中醫評估,記者會展示實例,說明中西醫整合如何為患者帶來全方位健康益處,期望推動中醫與現代醫學的深度合作,開創健康新未來。
- 綜合新聞-04-24- 力挺衛生福利部中藥材管理政策人才多元產業升
- 綜合新聞-04-24- 從腸胃到筋骨 中醫師提出治療選擇 精準治療效
- 社會新聞-04-24- 新北反詐校園列車啟動 專家帶路識破詐騙陷阱
- 課程活動-04-24- 影像串連土地 六都縣市青春還鄉微電影競賽啟
- 社會新聞-04-24- 哈客青年智庫團季會升級 新北薪傳制催生客家
- 綜合新聞-04-24- 「泰北領航,夢想飛揚」泰北國際雙語學校歡慶
- 兩岸藝文-04-24- 新北推「世遺速寫」 15 場活動帶民眾穿越時空
- 產業新聞-04-24- 龜吼漁夫新市集開幕 享美食賞海景
- 產業新聞-04-24- 三峽野菜園區推食農課 體驗原民「吃當季」智
- 產業新聞-04-24- 新北河濱蝶戀季啟動 花海光影打造初夏奇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