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用腸道重建聲道食道 超困難重建手術台灣第一人:陳宏基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曾采瑄 時間:2019-01-07 人氣:

用腸道重建聲道食道 超困難重建手術台灣第一人:陳宏基

(台灣TB新聞網/曾采瑄)腸子不但是消化器官,還能為切除聲帶的口腔癌病人,移植重建當成聲帶?這種腸道當成發聲器的治療方式,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是,就發生在台灣,而且領先世界,令東西方的醫師自嘆弗如而來取經。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於2018年11月11日邀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院長陳宏基教授主講,「語音重建‧快樂生活」。陳宏基院長分享他研發「自體腸道移植重建發聲器」,讓腸道變成聲道,幫助口腔癌、下咽喉癌、食道癌等頭頸部癌症患者重建聲帶、食道,讓他們能發聲說話、順利進食,至今累積136例,是全球最多,發聲品質也最好。

這樣特別的治療方式,是陳宏基從醫30多年的心血成果,他將歐洲人提出的腸道重建聲道理論,發揚光大,且成功執行。

由於菸酒、檳榔使然,口腔癌、喉癌是台灣男性常見的癌症,有的病人切除聲帶後,得使用電子喉嚨、外接式發聲器,說話音調變得有如機械一般,生活不如以往,大大影響患者的心情。

陳宏基認為,人工發聲器不僅讓病人說話不清楚,還容易引發吸入性肺炎,而且進食困難,必須在身上打洞,做胃造管灌食,傷口又會散發異味,剝奪了基本的生活權利。

腸子能當成聲帶係因腸道有皺摺,空氣經過,能產生渦流而發出聲音,尤其是大、小腸相連的迴盲瓣,當做食道,食物不會逆流,這是他進行十多年的動物實驗才發現的成果。「除了十二指腸,大腸、小腸、盲腸等多個腸道部位都能用來移植!」在他的手裡,腸道多了不少功能。

這項精密手術在於精確截取腸道長度,不能傷及周邊器官,接上正確的位置,快速縫合,充滿挑戰。他說,腸道取下兩小時,就會壞死,他練就14分鐘內,把腸道血管接在正確位置的絕妙功夫。

不只如此,陳宏基還將腸道用來重建尿道,改善過去以皮膚重建引發的滲漏、阻塞問題,子宮頸缺損也能用結腸、盲腸重建。他還能治療先天性淋巴水腫的多重畸型病人,讓外國人慕名來台就醫。

陳宏基說,大醫院分科很細,但少有整合。器官移植重建手術牽涉身體多個部位,一定要靠各科醫師合作才能成功。比如治療下咽癌病人,需要麻醉科協助麻醉、耳鼻喉科醫師摘除腫瘤、一般外科摘除腸道、整形外科再做重建,後續還需放射治療。最多甚至需要18科醫師通力合作。他強調,科際整合不是把各科單純地加在一起,而要知識與技術融合。

手術只是第一步,將缺損的喉部補回來,更重要的是讓它發揮功用、能發聲說話,「這是大難關,」陳宏基說。他本來讓病人轉到復健科接受復健,但語言治療師從未接觸過這類病人,不知如何幫忙。於是他自己帶專科護理師為病人復健,花很多時間聆聽病人為什麼發聲困難。

原來腸子有皺褶及瓣膜,跟原本的喉部構造不同,會影響空氣進入及發聲。他發現,說話前先吐口水,發聲會比較順利;飯後腸子分泌物較多,影響發聲,因此最好在飯前說話。

陳宏基教授

▲陳宏基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