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溫州街瑣記49》蔡培火政治的「台灣本土化」角色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1-05-17 人氣:

《溫州街瑣記49》蔡培火政治的「台灣本土化」角色

(全民專欄/陳天授)疫情關係,我留在室內閱讀資料,審修拙作《台灣政治經濟思想論叢》,其中有關日治時期和戰後台灣的政經發展。

蔡培火(1889~1983),祖籍福建晋江。其先祖早年來台經商。蔡培火1889年(民國前二十三年)5月出生於雲林北港。1909年畢業於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之後,在臺南第二公學校任教員,遷居台南。於1914年在林獻堂的引薦下,加入日人板垣退助發起的台灣同化會。

1915年(大正4)台灣同化會以因違害社會秩序,被總督府強制解散,蔡培火在莫須有之罪名被捕下獄。解職之後的蔡培火在林獻堂資助下,1916年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1920年畢業。在學期間任東京「啟發會」幹事、「新民會」幹事,以後又任發行人兼編輯人等職。

1923年在他35歲時,以普及台灣白話文運動,和出任林獻堂擔任「台灣文化協會」總理的秘書長(專務理事)。1924年因「治警事件」以違反《治安警察法》,與蔣渭水、陳逢源等人被捕下獄。1927年「台灣文化協會」分裂,蔡培火與蔣渭水、林獻堂等民族主義派離開協會,另組「台灣民眾黨」繼續從事政治活動。

1895年之前的蔡培火年少時期,是在大清帝國的統治下,他回到台南從事教職;1895年至1945年的日本統治期間,他在台灣推展台語文、參與《六三法》撤銷、設置台灣議會,和爭取台灣人自治等運動。

1963年《徵信新聞》登載蔡培火接受訪問,曾自謂在日本高壓統治的年代,他是身處「殺頭相似風吹帽」(不辭險語風吹帽)的環境下,而仍能「敵在世中逞英雄」(敢逞英雄起漢魂)的革命生活。該訪問文中還附有一張照片,是1924(民國十三)年春台灣民報在東京創立所攝,右起:蔡惠如、黃朝琴、黃呈聰、林呈祿、陳逢源、蔡式穀、蔡培火、蔣渭水。

1945之後的戰後國民黨執政時期,1946年他在58歲的高齡加入國民黨,1947年以台南地區的當選立法委員,1948年擔任台灣省黨部執委,1949年受聘東南長官公署政務委員,1950年2月入陳誠內閣成為台灣省籍人士的政務官。

特別檢視蔡培火於50年(1961)4月20日以政務委員提出的「改革地方黨部的建議意見」,經黨秘書長唐縱函覆行政院秘書長陳雪屏的轉呈,和於51年(1962)2月22日以黨員提出的「關於黨務部分建議意見」,其內容大多以建議中央應重視地方黨部的組織,和大量取用本省籍人士為其主要關注的議題。

1979年12月「美麗島事件」發生,當時他以身為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在該黨十一屆四中全會堅決指出,促進團結和諧之道,必須是執政黨與黨外人士加強溝通,並主張內閣中應增加在野黨和無黨籍人士的名額。

1981年4月的國民黨十二全大會中更大聲疾呼執政黨要有包容精神的促進全民團結。吳三連曾在《自立晚報》有篇〈一代人豪蔡培火先生〉的肯定蔡先生文字。

蔡培火與廖溫音於1949年在南京結婚,廖溫音在抗戰時即協助宋美齡推動婦女工作,擔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婦女運動委員會委員。1946年宋美齡派廖溫音來臺協助推行婦運。

1983年5月蔡培火病逝,享年95歲。2000年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出版了七冊的《蔡培火全集》,將提供許多近現代史的第一手資料,讓國人研究他參與台灣政治經濟發展的歷史有更深入釐清和認識。

回溯1946年臺灣省參議會成立,黃朝琴當選省參議會議長,而原本呼聲頗高,且在輩分上高於黃朝琴的林獻堂,但在丘念台的介入居間協調之後黯然退出,1947年5月林獻堂被魏道明省主席聘為台灣省政府委員,翌年任命「台灣省通誌館」館長,實不足以與昔日的身分地位相稱,致使他不得不於1949年遠走日本。

根據黃朝琴在其回憶錄指出,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當時在蘭州的黃朝琴決定請假回籍省親,後來當他決定應邀出任台北市長,回到重慶後,聽到老前輩林獻堂先生適來上海歡迎陳〔儀〕長官,他遂寫第二封信給獻堂先生,報告他要回台服務,請獻堂先生指導工作方針。

1955年蔡培火以政務委員受命赴日勸林氏返台未果,隔(1956)年林獻堂客死東京。我不去揣測或推論蔡培火在二戰末期之所以會去重慶的動機。至於他的勸林獻堂返台,和林獻堂的滯留日本不歸,或許有其中的部份原因,主要是涉及與黃朝琴省參議長選舉的未能如願有關吧?

我比較可以確定的是:蔡培火在日本統治台灣和國民黨政治本土化政策上,他為台灣人發聲的態度與立場是一致的,其角色是盡他在推動羅馬拼音白話文之外的另一份心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