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慢性腎臟病者 飲食控制真的很重要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曾璟瑜 時間:2021-10-21 人氣:

慢性腎臟病者 飲食控制真的很重要

(台灣TB新聞網/曾璟瑜)台灣洗腎率高居世界第二,慢性腎臟病患的高危險群(糖尿病、高血壓等),飲食除了要遵循4低原則─低蛋白、低鉀、低磷、低鹽─之外,更要重視食物的生產過程與品質!洪鈞培文教基金會特別邀請行政院衛生署雙和醫院副院長林裕峰醫師,針對慢性腎臟病與目前複雜的食物生產環境之間的關係,告訴您如何建立護腎保衛網!

慢性腎臟病是健康的腎臟因各種原因受到損傷,漸失去過濾血液和其他原本負責的功能,依其嚴重程度目前分為5期。

喪失的功能包括主要排水、排毒的功能,還有原本協助造血、電解質平衡、影響血壓和免疫方面的功能,層面相當廣泛,也不僅僅在腎臟。慢性腎臟病已是相當大的社會負擔,目前因為進展至腎衰竭而需要透析(洗腎)的病患在台灣已超過8萬人,不容忽視。

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12%,估算台灣有300萬人,即每8人就有一人有慢性腎臟病。很可惜早期、輕度腎臟病人有96%不知道自己有病,甚至於較重度腎臟病的病人也僅一半知道。

高風險會得到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包括三高患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臟病和血管疾病、家族病史(如多囊腎家族史),其他危險因子如:(1)與生活習慣有關:缺少運動、肥胖、抽菸。(2)與用藥習慣有關:使用來路不明、含馬兜鈴酸的草藥,常使用止痛劑。(3)特定族群:老人常合併腎功能退化,高尿酸痛風患者除了可能尿酸直接的影響,亦常有止痛藥的暴露。

目前造成慢性腎臟病的最大原兇為糖尿病,每3個糖尿病人就有一個有慢性腎臟病,而造成腎衰竭需要洗腎的原因中,糖尿病就佔了4成以上。

一旦有慢性腎臟病,呈現的不僅只有腎臟的問題,還有伴隨著增高的心臟病、腦中風和死亡率。

很可惜,腎臟和肝臟一樣,是沉默的器官,大部分的情形僅靠身體症狀、身體檢查、把脈是無法知道的。腎臟病五徵兆「泡、水、高、貧、倦」,只有尿液的泡沬可能在較早期出現,其他的水腫、繼發性的高血壓、貧血、疲倦等都可能要腎臟功能受損較嚴重的時候才會出現。要知道腎臟功能的狀況只能依靠抽血(驗血中肌酸酐)和驗尿(驗尿蛋白)。

預防慢性腎臟病該怎麼做?

1.高風險族群應積極篩檢:上述的高風險群應積極篩檢。

2.五控三迴避:對於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合併時常痛風發作、蛋白尿應積極控制。避免過度勞累、避免感冒和其他感染、避免腎毒性藥物的暴露。

3.避免感冒感染的積極作為:例如施打疫苗(如流感和肺炎疫苗)、良好衞生習慣(勤洗手、戴口罩等)和保持運動習慣強身。

4.避免腎毒性藥物:如勿主動要求醫師打退燒止痛劑。另外如作電腦斷層檢查時顯影劑的使用和某些抗生素使用時可能會有腎臟傷害的風險,需與醫師討論檢查和治療的必要性和風險平衡。

5.四不一沒有:為了維持腎臟健康,應該不抽菸、不熬夜(避免勞累,免疫低下)、不胡亂使用藥物、不要憋尿(可能造成泌尿道感染和膀胱機能異常)。

6.飲食節制:維持運動。保持良好體態:避免鮪魚肚。

照顧慢性腎臟病的病人,飲食控制很重要

(一)不要吃太鹹,血壓要正常:高鹽分的食物會造成血壓升高,增加腎臟的負擔,甚至會導致水腫、腹水等狀況,因此飲食一定要清淡,並且高血壓的病人血壓也要控制好,腎功能才不會快速惡化。

(二)在能維持良好營養狀態下,適量減少蛋白質食物:飲食蛋白質攝取過多,不僅會造成腎臟的負擔上升,也會因蛋白質代謝產生的尿毒素累積而產生其他的症狀,然而蛋白質對身體又是十分重要的營養,因此控制蛋白質的攝取對腎臟病的病人非常重要。

很多的食物都含有蛋白質,也是有好壞之分的,所謂好的蛋白質是指:含有身體需要的必須成份胺基酸,在體內利用率佳、產生尿毒素少的蛋白質,在學術上稱為高生物價的蛋白質。

好的蛋白質例如蛋與豬、雞、鴨、魚、牛等肉類及豆腐、豆乾、豆包等黃豆製成的食品。

壞的蛋白質則有麵筋、麵腸、麵輪、烤麩等麵筋製成的食品,雖然也是高蛋白質食物,不過所含的蛋白質品質並不好,屬於低生物價的蛋白質,會產生較多的尿毒素,慢性腎臟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

此外,腰果、松子、杏仁、夏威夷果、花生、瓜子等堅果類與芝麻、綠豆、紅豆、蓮子、薏仁、皇帝豆、蠶豆、碗豆等也含有多量的低生物價蛋白質且磷的含量高,都會增加腎臟負擔,也要少吃。

(三)攝取澱粉類飲食要注意份量:日常所食用的米飯麵食類等主食,雖然它們的主成分是以澱粉為主,然而也都含有大量的低生物價蛋白質,所以慢性腎臟病患者也要限量食用。這類食物中,米飯產生的尿毒素比麵條、包子饅頭、麵包等麵粉製成的食品低,所以慢性腎臟病患最好以米飯為主食少吃麵。

對於需要吃飯才有飽足感的患者,目前也有市面上已經有低蛋白米的商品可以購買。低蛋白米是經過特殊處理,去除白米中含有的蛋白質後的米粒,所以煮出來是幾乎不含低生物價蛋白質的飯,因此沒有糖尿病的慢性腎臟病患可以不限量食用,不但可以吃到足夠的熱量,同時也會有飽足感。臨床經驗發現,以低蛋白米取代一般白米,能夠讓慢性腎臟病患者長期維持低蛋白質飲食,且獲得足夠熱量。

(四)磷的攝取要注意:富含蛋白質的豆、魚、肉、蛋等食物,都是高磷的食物攝取來源。若腎功能正常,儘管從日常飲食中吃進大量的磷離子,透過腎臟的調控,最後還是可以從尿液排出,以將血磷維持在正常範圍內。腎衰竭病人由於腎臟無法正常工作,因此多餘的磷會堆積在血中,造成高血磷症,導致皮膚搔癢、骨骼與血管的病變。有研究顯示即使血磷在正常範圍的同時,盡量將血磷維持在正常值下限,就能延緩腎功能喪失的速度。

奶類與奶製品的磷含量很高,大約是肉類的2倍,並且人體對於奶類的吸收率特別好,所以慢性腎臟病患者要避免牛奶、羊奶、奶粉、鮮奶,以及奶類製成的優酪乳、優格、發酵乳、起司、乳酪等等。

(五)含鉀的食物要注意:慢性腎臟疾病患者通常在尿液量減少時,較易發生血鉀過高。若有發生血液檢查鉀離子過高時,需依醫師或營養師建議,限制飲食中鉀離子攝取。

(六)水份攝取要留意:最後,由於慢性腎臟病患者尿量會減少,使得水份會滯留體內,若過多攝取水份的話,會造成身體水腫、血壓升高、甚至腹水等症狀,因此若有尿量減少或水腫的病人應限制每天液體攝取量,限制水量的多寡最好與醫生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