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齋續談59〕《臺南府城文化記述》提要
(全民專欄/陳天授)本書《臺南府城文化記述》(照片如附)是作者整理出版自述性散文書之一。書的內容主要描述作者老家—臺南後壁安溪寮的一系列雜記。作者自感在向晚之年,有如陶淵明〈歸去來辭〉的「田園蕪,胡不歸」感受,努力以「臺南人、府城事、家鄉情」的在地文化記述,發表對臺灣這塊土地「所讀、所見、所聞、所思、所評」的觀察與關懷。
作者在〈自序〉中特別提到,他猶記得1970年4月12日在臺南南一書局,買了一套胡適寫的《胡適留學日記》(4 冊),那時他正面臨3個月即將到來的大學聯考,作者當今回想起自己在那時候正是多麼狂熱和放縱的買了這套「閒書」。
作者記得胡適在《胡適留學日記》的〈自序〉中說的「要使你所得印象變成你自己的,最有效的法子是紀錄或表現成文章。」因而,影響作者至今儘管是以自大學教職退休下來,仍然保持不斷地閱讀與書寫的習慣,並學習胡適以做提要、劄記、寫信、談話、演說、作文的方式,建立自己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
作者將本書分:鄉居記憶、地方文誌、文創新意、歷史檔案等四部分,並以《臺南府城文化記述》為書名,作者特別強調台南府城的意涵。我們知道自1887年台灣建省,「台灣」兩字升格為省名,巡撫劉銘傳奏准在中台灣建「台灣省城」,除另有「台北府」外,原在台南的「台灣府」,因在新的「台灣府」(台中)之南,故改稱「台南府」為「台南」,用為行政地名之始。
1895年,台南府改為「台南縣」,1901年改為「台南廳」,1920年改為「台南州」,區域大小雖有伸縮,但之後已都維持「台南」兩字。作者期望大家對其故鄉臺南府城的歷史文化,和臺灣文創產業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因而喜歡上獨有的臺南風土民情。
正如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說的「如果覺得所在的城市美麗迷人,那麼生活衣錠也是如此。」台南府城正是作者的出生地,也是他青少年期生活與學習成長的地方,透過本書作者對其充滿回憶的記述,當更加可以感受台南府城的迷人之處。
- 地方新聞-12-07- 優化新北大都會公園體驗 A2三重站下堤坡階梯及
- 地方新聞-12-07- 新北捷運光之所向重磅回歸 光影列車秀移師安
- 地方新聞-12-07- 新北貢寮鮑產地展售會 9日貢寮澳底漁港登場
- 地方新聞-12-07- 新北市場改變有成 韓國京畿道市場商圈振興院
- 地方新聞-12-07- 汐止福德一路瓦斯管線漏氣 市府緊急應變無危
- 兩岸藝文-12-07- 輔大醫院 12/15中午12時〈聽見祝福〉音樂會 簡文
- 綜合新聞-12-07- 2023新北國際城市U-18棒球邀請賽「FLY HIGHER」熱血
- 綜合新聞-12-07- 鼓勵台商子女傳承閱讀力量 考試院贈書海外台灣
- 綜合新聞-12-07- 台灣學生參加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暨公民素
- 綜合新聞-12-07- 大學傳薪•堅韌永續─2023 USR社會參與跨校共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