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文創漫談之13》明華園的表演藝術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15-12-23 人氣:

《文創漫談之13》明華園的表演藝術

(全民專欄/陳天授)台灣明華園歌仔戲團的今年美國之行,是繼上次前往非洲義演之後的另一次海外壯舉。明華園不只是重視國外的場域表演,在國內也克服困難到各偏遠地區舉行公演。猶記得去年明華園才在國內展開一連串的歌仔戲表演活動,乃至於前進綠島、金門、馬祖和蘭嶼等外島的藝術行腳,在在展露了明華園歌仔戲深耕戲劇表演文化的用心和苦心。如果深入分析明華園劇團的演出,當體會大部分戲劇內容都隱含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和深具融合多元文化所形塑台灣特有的現代性表演藝術。

回溯台灣歌仔戲的表演藝術,陪伴多少台灣人認同的歷史文化與生活經驗。我的觀賞歌仔戲記憶,是來自於幼年時期喜歡「看戲尾」的深刻體驗。「看戲尾」是一句閩南話,指的是1950、60年代在台灣比較窮困的鄉下家庭,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都會善於利用,戲院每場戲演出的剩下最後10分鐘,藉由戲院老闆開放給在戲院外面未能進場看戲的觀眾免費進入。戲院老闆的精準盤算,當然是希望藉由提供「看戲尾」的精采片段,能吸引這些觀眾下次會自動購票入場看戲。

1970年代以後,台灣進入電視歌仔戲的階段,我母親最喜歡看楊麗花、葉青所演的歌仔戲。記憶中的母親總是在吃過晚飯之後,最盼望的就是觀賞歌仔戲節目,尤其在父親過世之後,電視歌仔戲更是成為母親唯一的休閒娛樂,陪著她度過許多的歲月。1990年代以後台灣進入劇坊歌仔戲的精緻階段,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明華園在中正紀念堂演出《水淹金山寺》的噴水和觀眾的被淋水景象,還讓觀眾興奮得驚叫聲連連。

近年來,明華園歌仔戲的結合3D科技,更帶領台灣傳統戲劇表演邁入新的境界。明華園歌仔戲藝術表演的深入人心,是具有現代性文化的傳統戲曲,也是具有國際性文化的地方戲曲,更是具有大眾性文化的庶民戲曲。最令人感到敬佩的是明華園劇團堅持自己的培養演員、自己的培養觀眾,要為台灣表演藝術建立起新文化創意產業的價值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