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政經論衡之45》兩岸停火40年與中華民國主體性論述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19-01-02 人氣:

《政經論衡之45》兩岸停火40年與中華民國主體性論述

(全民專欄/陳天授)中國大陸於1979年的元旦,由北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議兩岸開放經貿、旅行和通訊。北京的對台負責人廖承志也發表致蔣經國的一封公開信,提議國、共第三次合作,完成國家統一的愛國目標。

回溯這段歷史的背景,源自1978年美國卡特政府時期就已經積極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卡特並派出密使前往北京進行協商相關事宜。而當年的5月蔣經國才剛上任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其時他的副總統人選就選定由本省籍的謝東閔搭配,凸顯蔣經國重視省籍平衡的權力分配。

12月16日美國政府就宣布次年1月1日將承認中共政權,並與中華民國斷絕外交關係。中共人民解放軍亦即在美方宣布的時間,開始停止自1958年起的對金門、馬祖砲擊,並於1979年1月1日的中共與美國建交日,正式對外宣布停止對大金門、小金門、大膽、二膽等島嶼的炮擊,國軍議停止反砲擊。儘管當時雙方並未簽署任何文件或停戰協議,就停止了歷時40年的相互炮擊行動,但迄今兩岸的軍事對峙仍沒有解除。

檢視當時中華民國蔣經國總統為因應國際形勢的劇變,除了發布緊急處分令,宣布延期將舉行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的活動,並展開一連串的布局之外,也宣布對大陸「不妥協、不接觸、不談判」的三不政策。

但是蔣經國為繼續推動他自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以來,希望國家體制的威權轉型與中國國民黨的本土化政策,即於1980年12月恢復中央民意代表選舉。他同時要求國民黨同志貫徹以「中國國民黨永遠和民眾在一起」的決心,來建設國家和為民服務。

到了1981年3月國民黨召開的12次全國代表大會,除了蔣經國獲選繼續擔任國民黨主席之外,並通過「貫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案。而這時候美國已改由共和黨的雷根政府,在與美國非官方的經貿、文化交流上已有穩定成長,加上蔣經國的持續推動台灣的民主憲政和本土化,但在兩岸的關係上仍然堅持他的三不政策。

1984年蔣經國被選為中華民國第七任總統,當時他所考慮的副總統人選仍然選定本省籍人士,最後是由李登輝與其搭配,繼續維持他的國內民主化與本土化政策,尤其在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的權力結構中常委人數由27人增加為31人,進入權力核心的台籍中常委已增加為12人。但是在兩岸關係上,甚至於到了1986年3月國民黨召開的第十二屆三中全會,他以主席身分宣布「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信心仍然不變。

一直到了1987年由於國際政經局勢的變化,雷根與戈巴契夫在美國華府舉行高峰會談之後,冷戰體系的維持已開始快速退潮,以及中國大陸體制的改革開放,再加上由於來自國內要求國家體制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蔣經國體認到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在變,乃宣布台灣地區解除戒嚴,開放新報紙登記與組織政黨,特別是開放兩岸的探親,兩岸關係才有了重大的改變。

1988年1月蔣經國過世,但他在生前特別講過的一句話,就是「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這話的深意代表的是他在維護中華民國和在台灣實施本土化政策的一個重要旅程碑,用現在流行的話語就是強調中華民國主體性的接台灣地氣。

我們在兩岸停火40年的今天,檢視這段中華民國在台灣發展的歷程,我們當理解今後中華民國的走向,儘管這次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對外表示他的支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和中華民國主體性,但畢竟這只是地方選舉的層次。未來2020年總統大選的候選人,勢必將面臨國家認同和兩岸關係發展議題的大辯論,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陳天授(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陳天授(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