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攝護腺癌發現時經常已晚期!治療方式須因勢制宜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曾采瑄 時間:2020-07-23 人氣:

攝護腺癌發現時經常已晚期!治療方式須因勢制宜

(台灣TB新聞網/曾采瑄)攝護腺是全世界第二大男性癌症,在台灣的發生率也逐漸上升,然而攝護腺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約有一半的患者在確定診斷時已是第三期或第四期。攝護腺癌患者可能出現血尿、解尿困難、射精疼痛、精液帶血等症狀,若癌細胞侵犯或轉移到其他位置,可能造成疼痛。

由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新北市立圖書館主辦的「癌症防治‧掌握先機」公益系列講座,邀請台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黃昭淵主講「攝護腺癌防‧治掌握先機」。

攝護腺,或稱前列腺,屬於男性生殖系統,其分泌物是精液的一部分。攝護腺也會長出惡性腫瘤,但很少發生在不到五十歲的人,多數患者是超過65歲以上的銀髮族。如果你曾聽過親友罹患攝護腺癌的話,可能對攝護腺癌留下這麼一個印象:「攝護腺癌是長得很慢的癌症,好像不會怎麼嚴重。」

沒錯,多數攝護腺癌患者後來不是死於攝護腺癌,而是死在年紀大、心血管疾病、中風、肺炎等其他原因,即使攝護腺癌已經轉移到骨頭或肺臟等處,常常還是能被控制數年。不過,也有少部分的攝護腺癌類型會成長迅速,並嚴重威脅身體健康。攝護腺癌目前發生率快速上升,是男性第五大癌症。

罹患攝護腺癌的危險因子包括─(1)愛吃紅肉及吃太油。(2)焊接、製造電池、橡膠和經常暴露於金屬鎘的工人;(3)有攝護腺癌的家族史。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割包皮、結紮,或性生活頻繁程度與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上升有關。

攝護腺癌是個可能可以考慮「我不要現在治療」的癌症!怎麼說呢?如果患者發現攝護腺癌時,還在疾病很早期,而且攝護腺癌分化好,生長緩慢,或患者是到了年紀很大才得到攝護腺癌,治療可能無法延長壽命,反而會因為治療副作用而造成生活困擾的話,就可以考慮先不要積極治療。

但不是說從此就不要理會攝護腺癌!而是經由醫師評估過切片結果、PSA數值,與患者年齡狀況後,認為可以先不用積極治療,改成觀察性追蹤或積極監控攝護腺癌發展!追蹤的過程中,患者狀況、想法、及攝護腺癌狀況都可能會改變,一旦有變化,患者還是有機會改成接受積極治療這個選項。

手術治療攝護腺癌時,通常是採取「攝護腺根除手術」,用手術移除所有的攝護腺組織,手術較適用於預期壽命超過十年,且癌症還侷限於攝護腺內的患者。開刀方式可以是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或機械手臂等。手術移除攝護腺癌之後,可能會影響兩件事情,一個是解尿,另一則是性生活的滿意度,但通常「時間是最好的處方」,兩者都會隨時間過去而改善。但患者於術後若有解尿問題或勃起困難,可以向醫師諮詢藥物與其他解決方式。

患者要均衡飲食,盡量維持理想體重,體重持續上升會影響治療成效,且增加骨折發生率。根據研究,抽菸除了會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還會導致攝護腺癌惡化,此外抽菸亦會影響PSA指數,患者一定要戒菸。

患者必須定期回診,追蹤症狀變化、以及抽血檢測PSA指數,病情出現變化時,通常會先看到PSA的改變。無論是否有接受治療,建議攝護腺癌患者每三個月要固定回診,才能適時安排相關檢查並調整治療策略!

黃昭淵教授

▲黃昭淵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