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愛誠園散記56〕登載〔警學叢刊〕的作品(八)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3-03-03 人氣:

〔愛誠園散記56〕登載〔警學叢刊〕的作品(八)

(全民專欄/陳天授)四、轉型威權政經體制警察角色的政經分析(1988-2000)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總統過世,李登輝繼任總統,並兼任國民黨主席,為因應國家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社會多元化及文化創意化的激烈變遷,在威權政經體制的轉型上,除了通過「集遊法」、「人團法」、「國安法」,及「刑法第一百條」等重大修正案外,影響權力結構最深遠的就是修憲、資深中央民代自願退職及兩岸關係的發展。

(一)社會多元與經濟三化策略

在政治上。1990年3月,李登輝當選中華民國第八任總統,並於6月召開「國是會議。1991年4月,展開第一階段修憲,以後在1992年至2000年的八年間,陸續進行第二階段至第六階段的修憲工作,修憲的結果爭議尚存,但對台灣威權政經體制轉型的影響卻是不爭的事實。

1992年,第二屆立委選舉,民進黨獲得31%的總得票率及50席的立委,相較於國民黨的53%及102席,選舉結果影響政治權力結構的重大變化,國內政黨政治隱然形成,對國民黨長期一黨優勢的政治生態,產生極大衝擊。

1993年,新黨成立。1994年,台灣省長、北高市長與省議員選舉。1995年,第三屆立委選舉之後,朝野政黨因內部權力結構的調整與理念難合,台灣政治生態出現黨派分立與意識形態分歧之爭。

1996年,第三屆國大代表與中華民國第9任總統、副總統的直接民選,是我國建立自由民主體制最關鍵時刻,顯示台灣已能從威權政經體制的轉型中,建立了以「主權在民」為機制的自由民主政經體制。

2000年5月,陳水扁、呂秀蓮在中華民國憲法體制下,當選中華民國第10任總統、副總統,更完成我國歷史上首次的政黨輪替,對台灣威權政經體制轉型的改造工程有了新契機。

兩岸關係,台灣亦在面臨新政經情勢下產生了微妙變化。回溯1979年,中共自採取改革開放以來,提出「三通四流」、「葉九條」、「鄧六條」、「一國兩制」等和平統戰手段,政府雖仍以「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做回應。

1987年,蔣經國總統在其最後任內的階段,面對國內外政經環境因素的影響,除了已經宣佈解嚴的重大政策宣示之外,更基於血濃於水的人道關懷,開放國人赴大陸探親。1988年初,蔣經國總統過世。

1990年,政府設置「國家統一委員會」、1991年成立「大陸委員會」與「海峽交流基金會」,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1995年,李登輝總統的美國之行,發表「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演講。1999年,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的主張,兩岸關係的陷入低潮。2000年5月20日,陳水扁總統就職演說的「五不政策」及「政治統合論」,期能解開兩岸之間的困難與複雜情勢。

在經濟上。政府除了加速國營事業民營化之外,仍繼續推動經濟自由化、國際化及制度化的「三化策略」。為因應國內投資意願低落的問題,與美國新保護主義的反彈。1993年,通過「振興經濟方案─促進民間投資行動計劃」,就長程發展,是要建設台灣地區成為一高度自由開放的經濟體。

1995年,通過「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計劃」,希望進一步提昇台灣經濟自由化、國際化的程度,促使國內外人員、貨品、資金及資訊能夠便捷地流通,藉以充分發揮台灣在亞太地區的經濟戰略優勢,吸引跨國企業並鼓勵本地企業以台灣作為投資及經營東亞市場。

亞太營運中心的推動工作(參閱:陳彥廷《從亞太營運中心到護國神山》,照片如附)。2000年5月,隨著政黨的輪替而為推動「全球運籌中心」所取代,而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也已從父權式型態退居為背後輔導的方式,來帶動國家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二)公共服務為主的警察角色

1990年代之後,國內充滿泛政治化風氣、統獨爭議、法制不足、治安不良、社會運動畸形發展,及行政效率有待提昇等,影響民間投資意願與經濟發展。政府為改善國內的政經環境,開放黨禁、通過集遊法、人團法,廢止出版法等,加上兩岸走私、販毒的犯罪率增加。警察需要扮演維護治安與打擊犯罪的執行法律角色。

1997年,台灣度過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有助台灣威權政經體制的順利轉型,是將國家強調發展經濟力調整為以發展社會力為主軸。政府不但要解決國內因資本累積而造成的所得分配不均,及大量社福支出增加。同時,對青少年、婦女、殘障、勞工,及原住民等弱勢團體的保護,也要提供市場公平競爭的環境,及對消費者、環境生態的保護,處處需要警察扮演傳輸福利與追求效率的公共服務角色。

在兩岸關係上,政府先以解除戒嚴、終止戡亂的「除內戰化」來緩和中共的敵意,但又因受到「戒急用忍」、「特殊國與國關係」政策的影響,兩岸緊張關係依然存在,警察協助維護國家安全的角色仍然未能完全鬆懈。

整體而言,警察隨著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社會多元化及文化創意化,以「社會秩序維護法」取代「違警罰法」,重視對有關人民身體自由所為的處罰回歸憲法;同時,在警察任務上,消防、水上、移民、外事、保安等也都朝向「除警察化」,不再隸屬制服警察體系的任務。加上,政府重視性侵害防治及保障兒童福利的付諸實施,警察角色的定位除兩岸因素外,已較弱化維護政權及執行法律的角色,而調整為偏重以公共服務為主的角色。(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