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安齋續談40〕林亨泰與台灣百年的雙源匯流文學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3-10-02 人氣:

〔安齋續談40〕林亨泰與台灣百年的雙源匯流文學

(全民專欄/陳天授) 作家林亨泰於本(9)月23日辭世,享嵩壽100歲。他出生於1924年的台中州北斗郡,當時台灣還是在日本統治下的大正13年,日本在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之後,受到來自歐洲政經思潮的影響,國內在1920年代也開始推動政黨政治,這股所謂「大正民主」風潮也影響到台灣部分仕紳,他們也展開「設置議會請願運動」,期盼台灣總督府也能在台灣實施如日本本土的議會政治。

林亨泰的生逢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成長與接受日語教育,儘管1945年台灣光復,但對於中文書寫還屬於調整階段的林亨泰而言,戰後初期參加「銀鈴會」。1949年,他仍以日文書寫的出版第一本詩集《靈魂の產聲》,這也顯示在他們那世代所面臨使用語文轉型的困境。

1950年,林亨泰自師範學院畢業後,曾任教職,先後在北斗中學、彰化高工、台中商專等校任教。1956年,他參與紀弦、覃子豪主導的「現代派」,是早期少數純粹現代主義詩人。1964年,並與李魁賢等文友成立「笠詩社」,由他擔任《笠》詩刊主編。

林亨泰的主要著作有:《長的咽喉》、《林亨泰詩集》、《爪痕集》、《跨不過的歷史》、《現代詩的基本精神:論真摯性》、《JS 布魯那的教育理論》,以及譯有《保羅.梵樂希的方法序說》等。其中,1984年,林亨泰彙集出版自己的詩作《林亨泰詩集》,以及1998年,彰化縣文化中心為其出版《林亨泰全集》十冊。特別是,2009年,當他85歲高齡時還出版了《生命之詩》一書,顯示其詩作生命的歷經一甲子仍書寫不輟,展現其詩作及評論對台灣現代詩史的影響深遠,更是彰顯了他其對於「詩作即生命」的最佳註解。

林亨泰的晚年,更從詩人的創作角色轉為地方誌文史的書寫,他也陸續完成《我們及我們的祖先》、《日本殖民地之下的大正經驗》等家族史。在內容的書寫上,關注他與父親兩代台灣人的成長經驗。

林亨泰的歷經日治殖民統治、中華民國政府戒嚴到解嚴,和之後的實施民主政治時期,這是他們這個世代必須生為非跨越不可的所謂「跨語世代」。尤其對林亨泰這樣的詩人而言,這個「跨越」也代表著從殖民體制跨越戒嚴體制,和「新詩」跨越到「現代詩」中的充滿了對社會的批判力。

林亨泰曾獲《創世紀》詩論評獎、「台灣新文學貢獻獎」、「磺溪文學獎」特別貢獻獎、「台灣文學牛津獎」、「國家文藝獎」、「吳三連獎文學獎」等多種獎項。特別是他長期的投入文學創作,其作品涵括了「現代主義」、也連結「鄉土」、「本土」和「台灣意識」,足以展現了台灣百年來的歷史文化發展,亦是一部充分反映台灣百年文學發展的縮影。

喜愛踱步沉思於八卦山下的林亨泰,長期書寫的「始於批判」、「走過現代」、「定位本土」的文風,也正凸顯台灣百年歷經殖民與戒嚴體制下雙源匯流文學的淒美絢麗。正如我於今(2023)年6月,甫出版《筆記與對話—臺灣百年雙源流文學的淒美絢麗》(照片如附)的〈自序〉寫到:

百年歷史就從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1920年代算起,這時期的臺灣、澎湖都還在日本殖民體制的統治之下,直到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將臺灣、澎湖歸還。1945年至1949年,是臺海兩岸非常短暫統一的時期。當1949年年底,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撤退到臺灣來,並且開始實施戒嚴體制的統治,一直要到1987年的解嚴。由此,這百年以來的臺灣文學,是在日本殖民體制與國府戒嚴體制的雙源匯流所發展出來的文學。

臺灣戒嚴文學時期,又可概略將蔣中正總統主政(1949-1974)的「文藝政策」,與蔣經國總統主政(1974-1988)的「文化建設」等兩個不同階段的分期。臺灣百年雙源匯流文學的淒美絢麗,凸顯了政治與文學(藝術)之間關係各有不同階段的特色。正如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說的:「好的作品不一定要有太多的掌聲,但希望每一年代都有掌聲!」。

於是我選讀做了筆記:五四文學運動以來代表「自由文學」的胡適之先生,和代表「抗日文學」、「反共文藝」的張道藩先生,以及代表「殖民文學」、「文化建設」的陳奇祿先生。他們三位也都各深具有每階段性文學歷史的政治意涵。

我們對詩人林亨泰的百歲過世,表示哀悼的同時,也要珍惜他的著作為台灣百年雙源匯流文學發展遺留下來的做了最好見證。

圖 /陳添壽老師著作
標籤:全民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