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溫州街瑣記39》蔣院長時代組閣的有感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1-05-03 人氣:

《溫州街瑣記39》蔣院長時代組閣的有感

(全民專欄/陳天授)蔣經國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的第二年,也就是1972年6月1日組閣,蔣經國開始啟用的青年才俊和本省籍菁英,台灣正式進入蔣經國可以充分揮灑自如的「蔣院長時代」,亦符合冷戰時期美國老大哥對台灣局勢發展的期待。

「蔣院長時代」的首次組閣,在這次發布閣員的名單中,本省台籍人士就包括了:徐慶鐘副院長,林金生內政部長,高玉樹交通部長;謝東閔任台灣省主席,張豐緒任台北市長,還有李登輝、連震東、李連春等三人為政務委員。凸顯「蔣院長時代」開始「植根本土」政策,逐漸走向蔣經國內心思考未來要讓台灣人主導台灣發展的布局。

在上述閣員名單中,我關注政務委員的李登輝、連震東、李連春,其中又以李連春最引起我的好奇。他與我是小同鄉,我們同是來自嘉南平原,也就是當今台灣最大穀倉,台南市後壁區的「莊稼人」。

我閱讀林孝庭出版的《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其書中引用《蔣經國日記》〈1941年2月21日〉的自記:「近來贛州市面米價上漲,推其原因無非是政治之紛亂以及米商之從中圖利,所謂米荒,皆是人為。上午電話通知吉安縣府,請其協助購米,並請熊〔式輝〕主席命令吉安、吉水等處不得強扣米商。因為此事,我坐立不安,總是想去解決此種難題。」

這段涉及贛州米價上漲糧食問題所引發的政治經濟事件,讓當時擔任贛南行政專員的蔣經國坐立難安。我們對照兩蔣到了台灣之後,會如此重視糧食問題,破格取用對台灣糧食問題有研究的專家李連春,分別擔任糧食局長和政務委員。

檢視李連春的生平略述,他在日治大正9年(1920)畢業於台南後壁菁寮公學校,曾於白河公學校擔任工友。赴日留學畢業後曾服務於總督府米穀局。台灣光復後曾奉派擔任台灣省糧食局局長。1949年政府遷台,大量人口移入台灣,糧食供應緊張,李連春制訂第一次糧食增產五年計畫;1970年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任內獲聘為行政院政務委員。

李連春主持台灣糧政長達二十四年,為台灣早期糧政的主要奠基者,不僅規劃農業整治增產方案,並落實執行糧食的管制政策。贏得「牛車上不倒翁」的美稱。

李連春是否具國民黨籍背景,但我想這並不是很重要,以他農糧專業的技術官僚,除了受到老蔣總統的重要之外,尤其符合蔣院長時代的重用本省籍人士和技術官僚背景的兩大要件。

我在拙作《台南府城文化記述》有篇〈後壁鄉誌補遺〉,係針對鄉公所編《後壁鄉誌》只列林榮賢和黃崑虎等二位工商界名士,似嫌有所不足。在對國家社會有重大貢獻者,應該多多增列如李連春等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