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政經論衡之1》試析國民黨的本土化論述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18-02-21 人氣:

《政經論衡之1》試析國民黨的本土化論述

(全民專欄/陳天授)農曆年假期間,我們見到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國民黨主席吳敦義,都在行程緊湊深入到基層拜訪地方人士,或是一刻也不能留的前往各地宮廟參拜,其風塵僕僕的目的,無非都是為了累積自己所屬政黨的人氣,以因應即將到來的年底選舉。

不僅僅是政黨的主席要為選票奔走,各有意參選的政治人物亦紛紛利用這段期間表態,或正式對外宣布加入戰局。我們得知目前有些縣市的候選人,民進黨和國民黨除了舉辦民調或確定提名人選之外,有些縣市仍陷入混沌不明的局勢。

當前台灣政治形成兩大政黨競爭的態勢,不能不溯自李登輝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兼國民黨主席的期間,透過與當時民進黨主席黃信介的朝野政黨協商,一致朝向在選區劃分採小選區制,以及對各政黨、候選人得票數補助款的規劃結果,導致現在許多小黨很難崛起的因素之一。

1996年是台灣舉行首次的總統直選,李登輝高票當選,這時間點可說完成中華民國台灣化和中國國民黨本土化的階段,應該可說已經確認了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已不是外來政權和外來政黨的階段。

然後接續的2000年至2008年民進黨執政,2008年至2016年國民黨執政,乃至於2016年5月起民進黨的第二次執政,台灣已經完成政治民主化,開始走向如何以政策取向,爭取選民支持的成熟民主階段。

根據最近一份(2018年1月)民調顯示,民進黨政黨認同度為28%,只領先國民黨4%。民進黨重返執政短短20個月下滑多達23%,這個數字竟跟2008年民進黨聲勢最低潮時差不多。這麼低的政黨認同,年底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將喪失原本的選戰絕對優勢。

分析上述民調對政黨認同度的比較,民進黨只些微領先國民黨的4%。我們可以觀察到,只要國民黨再加強其與台灣連接的論述,讓台灣基層民眾認知國民黨不是什麼外來政黨,讓選民警覺到政黨壓根兒就不是以外來或本土來區別好壞,而是要以施政績效的優劣來作為選擇政黨的標準。

國民黨如何來加強與台灣連接的論述,具體而言,就是繼續加強國民黨本土化的論述,以爭取選民的支持。從金德爾柏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霸權穩定論」(the theory of hegemonic stability)所指出,國際政治經濟是由數個強國霸權的輪替主宰國際社會文化的歷史角度,檢視近代台灣政經發展本土化變遷,台灣經歷了原住民與漢人合力於1662年驅逐荷蘭統治台灣的第一階段本土化運動。

以後明清時期的到了1860年代,滿人政權與原住民、漢人合力對抗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是為台灣的第二階段本土化運動。接著反日本殖民統治,是為台灣政經發展第三階段本土化。

隨著二戰結束,冷戰開始,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反共產主義侵略,到了1987年台灣的宣布解嚴與開放探親,緊接著1991年蘇聯解體,1996年台灣直選李登輝為中華民國總統,是台灣政經發展第四階段本土化的完成。

然而,2000年總統大選國民黨挫敗,改由民進黨執政。由於民進黨主張台灣獨立的意識型態濃厚,陳水扁總統兩岸政策的主張「一邊一國」,乃至於2016年蔡英文總統的不接受「九二共識」,並且出現了「反中華文化」、「去中國化」的措施。

如今,國民黨想要贏回政權,要在政黨認同度上的領先民進黨,只有加強國民黨的本土化論述,以對抗民進黨「反中華文化」、「去中國化」的主張。國民黨唯有透過兩岸文化歷史的連結,推動第五階段的台灣政經發展本土化運動,才能夠對抗民進黨「反中華文化」、「去中國化」的台獨主張。

陳天授(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陳天授(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