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中美長期鬥爭 台灣何去何從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曾采瑄 時間:2018-12-07 人氣:

中美長期鬥爭 台灣何去何從

(台灣TB新聞網/曾采瑄)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或地方像台灣一樣,身處戰爭危機區域超過50年,卻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爭;也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或地方像台灣一樣,在沒有任何的和平或休戰條約簽訂下,多數百姓卻堅信不會有戰爭來臨。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於9月8日邀請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劉阿榮教授主講「區域和平‧開創未來」,劉阿榮教授提到韓戰建構起東亞冷戰體系,台灣成為美國圍堵共產陣營的要角,但越戰挫敗後,美國的亞太戰略轉為拉攏中國以制衡蘇聯,無疑影響了敏感的美中台三邊關係。

而台灣人對國、共之間的鴻溝感受不深,在兩蔣總統帶領下,台灣不但在經濟上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百姓的收入也隨之提高,拼經濟是當時的重點;隨著台灣民主化運動的展開,1996年舉行第一次民選總統,觸及到對岸的敏感神經,爆發著名的飛彈危機,但最後仍以和平收場。

阿扁任內雖然兩岸關係不穩,但當時台灣的經濟實力仍有較多的相對優勢,並以依靠美日頻頻對中拉高姿態,所幸2008年馬總統上任後,終結阿扁時代的動盪,開啟和平的兩岸關係,雙方的互動也水漲船高,讓兩岸進入新的時代。

蔡政府在2016年執政後,兩岸隨即冷凍,兩岸不但進入各說各話,且對岸應付台灣的手段日趨多元,蔡政府頻頻失去兩岸的主導權,不但讓台灣失去發展經濟的機會,在區域或全球的能見度也日益縮水,長期來看台灣的路越趨狹窄。

民主國家的元首在推動任何政策時自然會與民意有高度關聯,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台灣人在思考台灣的未來時,多感性的一廂情願認為國際會聲援台灣,並認定戰爭不會在台灣本島發生,也認為美、日會幫助台灣進行獨立戰爭。

然而,若按照國際關係理論的現實主義,維護「國家利益」乃為最高原則,隨著中國大陸的國際地位快速上升,對國際的影響越來越大,所擁有的國際話語權越來越多,如果這時政府無法維持兩岸關係,台灣最終會走向死胡同,台灣人所擁有的優勢會一再流失。

中美關係之所以起變化,原因在於出現「新的背景」,首先是美國變得焦慮,再來是中國變得自信,網民不容政府在外交上妥協,最後是印度、日本等第三方因素介入中美關係,而前述這些結構性因素會持續下去。

中美未來將面臨貿易、北韓、台灣、南海4個主要問題。他表示,美國不會為了台灣與中國「拚命」,因為失去了台灣這個戰略夥伴,對美國來說,只是退守第二島鏈,其國際地位並沒有影響。

劉阿榮教授

▲劉阿榮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