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抓準趨勢 造未來菁英的自我修練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曾采瑄 時間:2019-08-30 人氣:

抓準趨勢 造未來菁英的自我修練

(台灣TB新聞網/曾采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暨教育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莊淇銘,從小不愛念書,高中讀的是建中夜校,大學考了三年才上榜,莊淇銘曾經是傳統教育體制下的「黑五類」,退伍後卻突然「開竅」,不僅赴美攻讀博士,學成返國後,更在兩年內當上了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系主任,甚至五十歲以前就先後擔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高雄空中大學及開南管理學院(現在的開南大學)三所大學的校長。對於這種轉折與成就,莊淇銘說:「不是我厲害,而是我跟上了時代的趨勢。」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於7月13日邀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系莊淇銘教授主講「掌握趨勢‧開創未來」。莊淇銘教授以豐富的教學、研究與服務經驗分享心得,聽眾獲益良多。

很難想像,這位精通十餘種語言,同時在多所大學教授資訊法規、未來學、創意思考、行銷管理、公共關係、知識經濟、兩性關係、生死學等多種不同領域課程,並且每年還應邀到機關團體、學校進行近二、三百場演講的名嘴和教授,也曾經有過如此「坎坷」的求學過程。

莊淇銘是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第一屆畢業生,之後赴美取得俄亥俄州立大學電腦碩士、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資訊工程博士學位;從選讀環境工程到轉往資訊工程,他都是根據自己對未來趨勢的判斷。而事實也證明,莊淇銘對於未來社會發展趨勢的高敏感度。甚至在取得博士學位後,究竟要留在美國發展或者返國服務,莊淇銘也是洞燭先機。

莊淇銘說,在那個年代,留在美國工作取得綠卡,是多數人認為的「正途」,當他決定要回台灣時,難免受到許多勸阻與嘲諷。但莊淇銘認為,當時是台灣各項建設逐漸起步、缺乏人才之際,「海歸派」受重用是可以預見的潮流,愈早回國就愈有機會卡位,他說:「既然都要回來,當然就要選擇最好的時機。」

莊淇銘回國到淡江大學任教時,也正逢「未來學」在國際上逐漸受到重視,淡大校方認知到這股潮流,便計畫成立研究中心,投入未來學研究,他也就順勢加入這個行列。後續發展無須細說,莊淇銘又一次因為掌握先機,成就了現今台灣「未來學」權威的榮銜,更因此被敦聘為開南大學創校校長。

莊淇銘認為,行動是讓知識化為能力的重要因素,但台灣的教育只是「背多分」,考完了,背過的也還給老師了,孩子在這種教育體制下無法具備真正的能力,更別說是競爭力了;甚至到現在,台灣的教育仍是同樣模式。

莊淇銘說,在少子化、人口老化、總人口數不斷銳減,以及企業國際競爭力衰退的情況下,未來台灣年輕人所面臨的環境將會更嚴苛,壓力也會更大,甚至會從M型社會發展到「高跟鞋型」社會,只有在「鞋跟」部分的少數人能有好的生活條件與品質,大多數人只會愈來愈貧困。

培莊淇銘教授

▲培莊淇銘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