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溫州街瑣記66》〈夏日草蓆的妙用〉一文的回響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1-06-09 人氣:

《溫州街瑣記66》〈夏日草蓆的妙用〉一文的回響

(全民專欄/陳天授)今日收到方集出版社寄來三民書局東大圖書公司,轉載拙文〈夏日草蓆的妙用〉一文的「文章轉載費用」,要我簽名的領據文件。金額是多少?並非我注意的重點,它凸顯的是我在書寫生涯中所代表的意義。

東大圖書公司選用〈夏日草蓆的妙用〉一文,是錄自拙作《台南府城文化記述》,該文在這書裡編排的位置,它正是首篇的文章。我不清楚方集出版社編輯,為何會將這篇文章編排在此位置的理由?我也不清楚為何東大圖書公司會選上該文的轉載背景。總之,文章受到出版社青睞的接受,我心已非常滿足的感到十分安慰了。

我之所以會說感到「安慰」,自有我很深的意涵。回溯先母的晚年,當她老人家在即將屆滿百歲之際,在我腦海中總時時刻刻浮現我是應該來做那些的事?是會讓母親和家人感受最有歷史性意義的?

我很喜歡日本作家井上靖的作品,多少日子以來,他的《我的母親手記》一書,每當我思念起母親的時候,我就會拿出來翻閱。我讚賞吳繼文的中文翻譯手筆,也很能接受遠足文化在紙張和書頁上的設計,它的確是一本值得加以介紹和買來閱讀的好書。

當我決定以文字書寫的出版方式,來呈現給母親百歲的慶祝時,我就與方集出版社編輯部門交換意見,決定將我發表在臉書上【拙耕園瑣記】的部分文稿,分成《我的百歲母親手記—拙耕園故事》,與《台南府城文化記述》二書,先後以電子書和紙本書來發行。

當初選定以【拙耕園瑣記】為題來書寫,主要是想從母親與家族為出發點的書寫對象,這部分是我最熟悉,也最能表達我對家人情感和台南家鄉的生活回憶。〈夏日草蓆的妙用〉一文,我也就在這情境與氛圍下的描述完成。

回憶當初我開始的自述性散文體的寫作,我已經是65歲的年紀,也正準備從專職教師退休下來。我自己也真料想不到就這樣的一路書寫下來,除了《我的百歲母親手記—拙耕園故事》,與《台南府城文化記述》二書之外,近日又有了《時光的流轉—台南府城文化風華》的出版。

從空間軸線來說,上述三書都以台南府城為區域的文字書寫;後來我有更擴及到嘉義地區的生活記述,因為我在高中時期曾有在嘉義讀書與生活的經驗,於是我寫成《稻浪嘉南平原》與《紀事下茄苳堡》。

《稻浪嘉南平原》,顧名思義是以嘉南平原區域範圍來書寫的題材;《紀事下茄苳堡》在清朝時期的區域範圍,有部分是涵蓋了現在嘉義縣部分的鄉鎮。目前這二書只限於電子書,由HyRead ebook的平台提供服務,希望將來有機會也能以紙本書來發行。

這樣加總起來,我的【拙耕園瑣記】已經包括了《我的百歲母親手記—拙耕園故事》、《台南府城文化記述》、《時光的流轉—台南府城文化風華》等三本紙本,和《稻浪嘉南平原》、《紀事下茄苳堡》的二本電子書,總字數以近50萬字。

從時間軸線來說,【拙耕園瑣記】寫的文字內容,大抵是以我1978年底搬居溫州街以前的記述為主,我無法意料在這麼多字的文章裡,是不是還會有機會如〈夏日草蓆的妙用〉一文,它如此幸運被選錄轉載於中高等學校的參考用書中。不過,這已經不是我今天寫這篇文字的重點了。

〈夏日草蓆的妙用〉一文,我所要表達的是一位小孩子,他在台南炎熱夏日的傍晚時分,他用水灑在庭院水泥地的消暑,然後鋪上一襲草蓆,他躺在那已有涼意的草蓆上,殷切地等待母親從田裡歸來的那份心境,他已經達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