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閱讀陳奇祿筆記01】主編《公論報》「台灣風土」版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2-08-29 人氣:

【閱讀陳奇祿筆記01】主編《公論報》「台灣風土」版

(全民專欄/陳天授)1971年,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對台灣的生存與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1972年,蔣經國先生的組閣,以「革新保台」為號召,採取「吹台青」本土化政策。尤其凸顯在國家的文化建設上。

1976年,獲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的陳奇祿先生,受到行政院院長蔣經國的重用,學優而仕,自台灣大學文學院長轉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副祕書長、行政院政務委員,並於1981年,擔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首任主任委員。

陳奇祿先生在其出版的《民族與文化》書中提到,他是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李萬居先生辦《公論報》,他接受李先生的付託擔任「台灣風土」副刊的主編工作。亦即他自1948年5月10日「台灣風土」創刊,一年後雖然他進入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擔任助教,但仍兼編務至1951年9月到美國進修為止,編務才由方豪先生接任。陳奇祿先生在李萬居《公論報》副刊主編「台灣風土」的這段情形。周伯乃先生回憶:

他和我談過,但不深入,應該是在〔1943年〕他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1951年)還沒有去英國倫敦大學唸書後;或者去日本東京帝大就讀後?因為他在「聖約翰大學」是唸經濟學,在倫敦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都是唸經濟學。1953年,自美返國後,晉升台大考古人類學系講師。1966年,獲得日本東京大學社會學博士。他是進了台大人類學系,才開始做台灣土著文化研究,在日月潭各地走訪調查四年半的時間。所以,我想他從事台灣土著文化研究,應該是進台大任教以後?他一直以台灣土著文化學者自居,也是他終身以研究台灣土著文化權威自居!(如附1.2)

周伯乃先生繼續談到陳奇祿先生常常教育他:

當一個報紙副刊或文藝雜誌的編輯,要博覧群書,才不會用錯稿子,或一稿多投的作品;而做學問,就要專要精!譬如我研究台灣土著文化,我是實地到台灣高山去調查,作出的論述;著書立說,從事台灣土著人類文化的教育,而且成為國際學者」。至於,陳奇祿先生主編李萬居先生的《公論報》「台灣風土」版,是台大任教(1949年擔任助教)以後兼任的,我沒有問他,因為《公論報》副刊是周素珊女史主編;周素珊(筆名畢璞)的先生林翊重(又名林伊仲)先生,是林語堂先生三哥林憾廬先生的兒子,在中央通訊社任職;住在台北市康定路《公論報》宿舍。

周伯乃先生特別提起,周素珊女史是廣東廣州市人,講廣州話,他是廣東省五華人,講客家話。只是他會講一點廣州話而已!廣東有三大語系:廣州話、客家話、閩南語(我們稱為學洛話)。周伯乃也談到他與《公論報》的一段淵源:

那年代(民國52-55)我也經常在《公論報》副刊寫稿,以散文較多,所以與畢璞大姐時有交往,也去過她家送稿、聊天,她待我如弟弟,可能是因為她先生也姓周的關係吧!先父在香港逝世,親友們還到台北市善導寺辦了一場追思會,畢璞大姐、艾雯大姐(先生是空軍)等都來參加唸經,包括陳奇祿先生!

周伯乃提到,他在擔任陳奇祿副秘書長機要秘書之前,就早已在國民黨所發行《中央》月刊,擔任副刊執行編輯的工作,他說:

當年《中央》月刊;為了滿足海外讀者,又增編一份《中國》雜誌,我負責英文版,約稿、校對等工作,以及稿費開列、致送等。《中國》雜誌亦將近15,000份,不過發行方面,另由張其昀先生任中央黨部秘書長時,所開設的「中央文物供應社」統一發行。《中國》雜誌發行對象以香港、澳門,歐美等地區為主,國內很少人看到!大概是民國六十五年間,蔣經國先生出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秦孝儀先生調任中央黨史會主任委員;而陳奇祿先生接任中央黨部副秘書長起,我亦離開《中央》月刊,只聘為顧問;後來,《中央》月刊也轉交給「中央文化工作會」(周應龍先生任主任),並改版為八開版面世,同時增加「我們的」大型雜誌。這是我所知道的一些《中央》月刊及《中國》雜誌的事情!

陳奇祿擔任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其所主管中央文化工作會的業務期間,不知可有特別重要的文藝政策或法案的規劃?周伯乃秘書回憶:

那時期是吳俊才先生任主任,副主任沈旭步與他接觸比較頻繁,好像沒有多少新的文藝政策推出來!

1967年11月10日,教育部文化局為中華民國第一個中央部會級的文化事務專責機關,當時主管文化藝術、廣播、電視與電影相關事務。回溯攸關國家的文藝政策與實施,1967年之後,已轉由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文復會)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主導了。

1968年5月4日,蔣中正總統就孫中山誕辰和中華文化復興節,提出「復興中華文化,造成三民主義新時代,發揚倫理、科學、民主精神,明禮義、知廉恥;貫徹三民主義憲政,從推廣廉能政治開始,民生建設的要務在於發展科學;一齊搶救國家,同胞,文化」。5月下旬,中國國民黨為策進「當前文藝政策」的有效推行,乃舉行「文藝會談」;邀集全國文藝工作者四百餘人於一堂,對有關文藝各部門的重大問題。

1972年,蔣經國院長提出:「從大處著眼,從實際重點著手,發展團隊精神,樹立愛民、便民風氣;一切施政以發揚民族大義,奮發民族精神為要,在三民主義旗幟下團結海內外人士」。之後,更強調「教育之道在於鞏固國本,行政之本在於為民服務,共同努力創造純潔、樸實的社會」。

1973年7月31日,教育部文化局裁撤,廣播電視與電影事務主管機關改為行政院新聞局,部分文化藝術相關業務改由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主管。社會民間逐漸才有了釋放出來的文化生機,興起了現代主義和鄉土文學的風潮。由原本是國民黨一手主導的文藝政策,已從「戰鬥文藝」政策轉型,軍中轉為強調「革命文藝」,政府則轉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的推動文化建設。(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法華暨孔雀明王經法會
重閣講堂長老悟空法師悲智菩提心花蓮祈福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