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溫州街瑣記130》權力分配的轉向民意部門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2-10-21 人氣:

《溫州街瑣記130》權力分配的轉向民意部門

(全民專欄/陳天授)1988年7月,李登輝為黨主席之後,他擁有體制與權力上的正當性、合理性,整個黨、政府都往李登輝身上聚攏,加上他的本省籍背景,在民間又有高的聲望,台灣的一般老百姓也很接受他的政治魅力。

尤其1989年12月,增額立委、省市議員和縣市長的選舉結果,除了縣市長部分民進黨攻下6席有斬獲的瓜分地方政治板塊之外,在增額立委部分:國民黨72席,占71%;民進黨21席,占20.7%;無黨籍8席,占7.1%。省議員部分:國民黨54席,占70.4%,民進黨15席,占19.4%;無黨席8席,占10.3%。台北市議員部分:國民黨36席,占70.5%;民進黨14席,占27%;無黨籍1席,占1%。高雄市議員部分:國民黨29席,占67.4%;民進黨8席,占18.6%;無黨籍5席,占13.9%。

在野黨勢力在地方的崛起,更讓李登輝總統兼國民黨主席有揮灑空間。1990年2月,國民黨召開臨時中全會,李登輝提名李元簇為副總統,引發了主流與非主流的政爭。非主流在國民大會推出林洋港與蔣緯國組合的選戰,後經過蔡鴻文等「八大老」出面斡旋的產生效果,「林、蔣配」的策略,最後遭致勸退。3月,李登輝與李元簇在國民大會已近九成選票當選第八任總統、副總統。

這期間,李登輝善用了民意代表的地方聲音,和全國大專學生發起的「野百合花學運」。李登輝更在520就職演說中鄭重宣告,將在最短期間內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並且經由法定程序推動憲政體制的改革,在大陸政策上,他希望以對等地位建立溝通管道,全面開放文化、經濟,和科技的交流,進而研討國家的統一。

6月,在內閣的人事安排,李登輝毅然決定由郝柏村來取代李煥院長,這有多重人事運用的意涵,顯示李登輝在去(1989)年6月,以請李煥組閣的拿掉李煥秘書長的黨權,和順勢升任宋楚瑜為黨的秘書長之後,這次則以讓郝柏村組閣方式再拿掉李煥的行政院長,和郝柏村的願意交出軍權。這招靈活策略的成功運用,讓李登輝的黨政軍權力再攀高峰。

檢視1977年中壢事件,導致時任中央組織工作會主任李煥的下台,繼任的王任遠(司法)、梁孝煌(軍方)、宋時選(救國團)、潘振球(教育),到關中(學術)的離開。在這每一階段的人事安排,凸顯了當年黨主席蔣經國的用人與權力平衡考量,以及展現他特別重視黨的組織動與提名輔選力量的階段。

之後,李登輝主席和宋楚瑜書長在黨的人事安排上,從繼任人選和任期時間來觀察:1989年12月至1990年5月是蕭萬長;1990年5月至1992年2月是陳金讓;1992年2月至1993年9月是王述親,已難見再有如蔣經國重視黨組織時代的盛世。

特別是到了1992年初,在推動黨務革新這部分,為因應國內政治生態環境的變化,透過改組擴張中央政策會的組織編制,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工作了。我也就在這時間奉調中央政策會新成立的政黨工作會。回顧在中央組織工作會服務的感受,謹簡單以一張照片來彰顯宋時選主任關心部屬生活和親民的作風(如照片)。(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